助推段反導,美軍選擇F-35
軍工資源網 2019年02月11日F-35隱身戰斗機試射AIM-120D空空導彈,該彈可直接改裝成攔截彈
1月17日,美國國防部發布的新版《導彈防御評審》報告提到,未來F-35隱身戰斗機可配裝攔截彈,擊落處于助推階段的敵方彈道導彈。美國國防部將在未來6個月內展開相關研究論證。
自2017年底以來,美軍曾多次提出發展空基助推段反導能力,同時提出將使用F-35隱身戰斗機承擔該任務。2018年4月,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局長表示,F-35隱身戰斗機將于2025年具備探測、跟蹤彈道導彈的能力,甚至有可能直接實施攔截,該能力可為美軍未來彈道導彈防御體系作出巨大貢獻。
一直以來,彈道導彈防御系統是美國追求所謂絕對安全、打破戰略平衡的關鍵工具,繼中段反導與末段反導之外,美軍將目標瞄向助推段反導,以F-35隱身戰斗機為主要攔截工具的空基助推段攔截成為美國正面向實戰發展的能力。美軍為何要發展助推段反導?助推段反導有何優勢?作為空基助推段反導“首選”平臺,F-35隱身戰斗機承擔這一作戰任務能力如何?
美軍眼里“最有吸引力的方案”
美軍認為,與中段、末段攔截相比,助推段反導具有獨特優勢;與其他裝備相比,航空裝備(即空基裝備)是助推段反導的最佳選擇。
其一,與中段和末段反導相比,助推段反導的最大優勢是:在助推段,彈道導彈的發動機產生大量高溫噴焰,很容易被反導體系中的預警衛星或空基紅外系統探測到。另外,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在這一階段較低,且難以實施釋放誘餌彈等對抗措施,從而容易被攔截。
其二,雖然從理論上看,助推段反導可能通過陸、海、空、天基裝備實現,但美軍認為航空裝備最有優勢,原因是:陸基、海基系統受地表曲率和地形遮擋限制,只有在靠近發射點部署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助推段攔截;天基助推段攔截技術受政治因素限制,且成本高昂;空基助推段攔截系統的以上缺點不明顯,可與軍機的原有任務緊密結合,突破地理因素限制,盡早發現助推段彈道導彈,還可適當抵近發射點實施攔截。
正因如此,美軍認為空基反導是實現助推段攔截“最有吸引力的方案”。
需要多領域技術支撐
從目前美軍開展的相關研究看,實施空基助推段反導需要平臺、傳感器和武器三大領域關鍵技術支撐。
一是具備隱身或高空長航時性能的平臺。美軍認為,隱身飛機可以穿透防空系統,抵近至距敵方彈道導彈發射點一兩百千米或更近處進行攔截;長航時無人機可利用高空、久航性長時間監視敵方彈道導彈發射情況,并在高空及時實施攔截。
二是能遠程探測和精確跟蹤目標的傳感器。發動機噴出的高溫噴焰是助推段彈道導彈最大的目標特征,通過光學傳感器,航空裝備可以在發射之后10秒左右時間內,發現助推段彈道導彈,發現距離可達500千米甚至1000千米以上。如果給攔截彈或激光武器提供精確指示,傳感器還需要對目標進行持續精確跟蹤,確保攔截武器能“打得準”。
三是能有效摧毀助推段彈道導彈的武器,可以是攔截彈或激光武器。攔截彈射程要在200千米左右或更遠,并具有較高飛行速度。彈頭安裝殺傷飛行器,靠近目標后先識別后撞擊,實現高效殺傷。激光武器要有足夠大功率,能穿透大氣層殺傷目標,同時還需要小型化,以便航空裝備配裝。
美軍初具用F-35實施攔截技術條件
一是該機具備優異的隱身性能和大作戰半徑。F-35隱身戰斗機是繼F-22之后世界第二型列裝作戰部隊的第五代戰斗機,具有優異的隱身性能和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有能力穿透先進防空系統,接近彈道導彈發射位置實施助推段攔截。該機在機內滿油、內埋彈艙滿掛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可達1000多千米,既可以深入位于內陸的彈道導彈發射位置,也可以將大的作戰半徑轉換為長的巡邏時間,在敵方彈道導彈發射車可能出現的區域巡邏,伺機獵殺發射車并及時攔截剛剛發射的彈道導彈。
二是機載設備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能力已被驗證。F-35隱身戰斗機配裝的紅外傳感器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均可獨立或協同發現并跟蹤彈道導彈,目標識別能力和跟蹤精度可支持防空反導系統直接發射攔截彈,對此,美軍也已開展過多次試驗進行驗證。
三是美軍在空基攔截武器方面已積累較豐富的技術儲備。美軍戰斗機現已配裝AIM-120D空空導彈,該彈可直接改裝成攔截彈。實際上,自冷戰結束以來,美軍對用于助推段反導的空射攔截彈研究幾乎從未間斷,先后進行多次實驗。(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