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再利用:太空上演“搭積木”
軍工資源網 2019年03月20日經過數十年不間斷的航天發射,目前的地球靜止衛星軌道上存留了大量報廢衛星。如果不能對這些報廢衛星加以拆除利用,不僅會浪費眾多太空資源,還會對在軌航天器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此,科學家提出了衛星“即插即用”的新思路,在太空中對航天器進行“搭積木”組裝再利用。
事實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提出“模塊化航天器”設計理念,仍在組網的第二代“銥星”商業衛星中就專門預留了通用接口和載荷安裝空間。航天器模塊化構建不僅是實現空間快速響應的重要途徑,也將在空間系統快速構建、航天器在軌維修與功能擴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破解太空探索難題
日前,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支持研制的“細胞星集成技術實驗”衛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以進一步在軌驗證衛星模塊化兼容有效載荷的能力。
傳統航天器普遍存在設計、制造和部署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遠遠無法滿足地面對空間系統能力支撐需求的快速增長。同時,現有航天器還存在功能單一、通用性不強、重構和升級復雜等問題。一項分析表明,目前航天器多是“獨一無二”專門設計而成的,僅衛星研制成本中就有85%是重復性設計造成的。
如果航天器組件能像計算機設備一樣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將會顯著降低空間系統設計、制造、測試和運行成本。更何況,束縛人類太空探索步伐的還有一項技術瓶頸,就是運載火箭發射能力的制約。如果能在外太空實現各功能模塊的“按需使用”,太空探索也就不必“束手束腳”。
2002年,美國開始研究能實施“太空抓捕”的高靈敏度太空機械臂,進而提供“在軌服務”。在模塊化構建思路牽引下,美國在“作戰響應空間”計劃中提出了“即插即用衛星”概念。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于2011年進一步啟動了“鳳凰計劃”,旨在捕獲退役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再配合部分新發射的衛星,實現在軌直接組裝生成新衛星。
賦予航天器新生命
模塊化構建的突出特點就是使用開放式架構。在中心基本架構基礎上可添加通信、氣象探測、導航定位等各種功能模塊。按照模塊化劃分標準,可以把衛星整體劃分成多個功能模塊,每個功能模塊都是獨立整體,能獨立完成一項或多項任務。由于各個功能模塊采用了標準統一的接口,不同生產廠家生產的功能模塊在機械、電信和數據接口上可以相互兼容,能較為方便地實施組裝,勢必催生航天器發展升級的新形態。
在“細胞星集成技術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之前,國際空間站就先后進行了多次模塊化構建航天器的初步試驗。2018年3月,“寄宿”在通信衛星上的“有效載荷在軌交付衛星”,就是由4顆“超級集成細胞星”模塊化構建而成的。此次升空的“細胞星集成技術實驗”衛星平臺包含了14顆“超級集成細胞星”,每個小的“細胞星”都是具有全部平臺子系統功能的聚合體。
“超級集成細胞星”聚合體就好比電腦主板上的中央處理器,相互之間通過開源軟件共享電力、姿態控制和數據處理資源,且中央處理器的運行數量也可通過軟件實時改變,就跟搭積木一樣簡單。即便是“超級集成細胞星”中某一個出現了故障,其他“細胞星”上的相關分系統也可通過軟件控制來替代其工作。
“細胞星”概念的出現給航天器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航天器能夠像由細胞構成的有機生命體一般,實現自我重組和替換修復。“細胞星”只是“鳳凰計劃”中關于“組裝衛星”的一小步。未來還將建立起面向重復利用的在軌服務支援體系,通過對廢棄衛星上的元器件進行回收,最終整合構建成新的可再利用衛星。
此外,為確保未來戰爭中能及時補充和維護失效軍用衛星,美國還提出“作戰響應空間計劃”。通過部署快速響應、低成本、面向戰術特點的小衛星,作為大型空間系統的有效補充和增強。2006年,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開展了“即插即用衛星”演示驗證項目,通過采用開放式標準和接口,使用自識別組件,實現模塊化衛星的系統自動配置功能,進一步壓縮了衛星系統的部署時間和所需成本。
未來應用潛力巨大
除美國外,德國宇航局也推出一項研究項目,主要思路是將傳統衛星平臺分解成數個在軌服務智能建造塊,通過在軌裝配和維護,延長航天器使用壽命,同時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事實上,模塊化構建技術的出現,在太空環境保護上確實是一項有益之舉。
模塊化構建展示了未來航天器發展的廣闊應用前景,勢必對全球航天技術產生深遠影響。利用模塊搭建平臺,能靈活、快速實現客戶需求和任務定制,大幅降低航天器的全壽命成本,進一步縮短部署周期。通過分批發射的不同模塊實現在軌裝配,還將擺脫現有運載能力束縛,進一步催生出超大型航天器。此外,大量模塊化構建的航天器有助于增強空間系統的抗毀性和可靠性,使之更易于維護升級。
事實上,模塊化構建還有著巨大的軍事應用前景。通過“鳳凰計劃”,美軍試圖建立反衛星作戰的新模式。當需要攻擊敵方衛星時,可直接利用“鳳凰計劃”發展的捕獲和太空切割技術,將敵方的在軌衛星拆除破壞。還可以利用專門開發的衛星基件,更換敵方衛星的信息處理裝置,實現對敵方衛星的“換腦”式控制或策反。通過模塊化構建技術直接從敵方衛星上“竊取”部件,在打擊敵人的同時還能壯大自己,這就比單純毀滅對手要更加高明。
一旦模塊化構建技術發展成熟,具備“在軌組裝衛星”能力的一方,其空間系統的抗毀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張玉民、張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