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智能炮彈有多糟糕?成本虛高效能不佳
軍工資源網 2018年09月19日美國戰略之頁網站8月26日發布了題為《獲勝:智能炮彈不是萬能的玩意兒》的文章,現將全文編譯如下:
在軍事領域造成的失敗經常發生在武器開發項目上,在和平時期尤其如此。在美國,一個項目一旦達到某種程度就變得“不可阻擋”,直到10年或更長時間的失敗和解決問題的成本上升最終被證明帶來致命的后果。一個例子是美國陸軍已經持續了20多年的一項努力,就是使其可發射智能炮彈的XM25榴彈發射器獲得成功并被部隊所接受。在2018年,陸軍終于放棄了這一努力。
文章稱,美國陸軍保留了XM25項目的專利,并可能在以后恢復這一概念,尤其鑒于韓國和中國正在生產設計式樣類似的、已經列裝的武器。XM25是3種武器當中唯一一種在戰斗中經過廣泛測試的武器,但由于2013年演示期間的一次發射故障,XM25取消列裝,以便進行為期3年的重新設計。設計工作是成功的,解決了發射故障問題和一些較小的問題。但這卻導致XM25每一件造價攀升至93000美元,而不是原計劃的41000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的預算也進行了削減,部隊也發現,并沒有那么多的情況要求使用XM25。
同時,這種武器還存在重量問題。通常情況下,整個系統(XM25和36發25毫米炮彈)的重量為15.9千克,因此,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麾下的一些部隊拒絕接受它。然后還遇到與德國槍械制造商赫克勒-科赫公司的法律問題。該公司控制了M25中使用的關鍵專利。赫克勒-科赫公司引用了一項戰爭法(海牙公約)。該法從法律細節上講,使M25的爆炸性25毫米炮彈成為非法。美國政府拒絕卷入此事所帶來的費錢而耗時的訴訟,因此于2017年初取消了XM25項目。一年后,陸軍失去了保持XM25項目的意愿。美國可以購買類似的韓國K11,但美國對購買外國武器的抵制態度一直很強硬,即使外國的東西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或唯一的方案。這種情況有時會發生,但像赫克勒-科赫訴訟一樣,美國認為不應自找麻煩。此外,無論如何,韓國人對自己的K11也并不感到很興奮。在其在短暫的戰斗中的使用期間,士兵們將XM25稱為“懲罰者”。這個名稱在其他方面也很合適,比如該項目如何開發花費了20多年之久就是如此。
文章認為,即使能夠列裝美軍部隊,XM25也仍是一件沉重而笨重的武器,其最終版本的重量為5.5千克,25毫米口徑的炮彈重量超過270克。就積極的一面而言,已經有一種25毫米的穿甲彈(使用能夠穿透超過50毫米裝甲的聚能射孔彈)。這使得XM-25(以及許多其他輕型武器)能夠擊毀輕型裝甲車。此外還有擬議中的25毫米彈藥類型,如燃料空氣炸藥(即所謂“溫壓彈”)。這種炮彈會對封閉的空間產生更大的爆炸效果,實際上把大部分氧氣從洞穴或封閉的房間內吸出足夠長的時間,使幸存的士兵至少有點昏昏沉沉。這使攻擊部隊有機會沖進敵人堡壘,擊斃或俘虜敵人。在戰斗中,如果你有能力為部隊裝備價格實惠且有效的武器,那么每一個小小的優勢都會有所幫助。面對XM25,隱藏在巖石、樹木、墻壁或洞穴后面將不再能夠保護士兵。XM-25還具有4倍的熱量瞄準器,使得XM-25在夜間也能發揮作用。但這些真實或有前途的功能都不足以拯救XM25。
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制后來成為XM25項目的武器,當時被稱為XM29 OICW(目標單兵作戰武器)。這種武器發展成比較簡單和輕型的XM25(XM25中的“X”指的是仍在開發中的系統),并且啟發了韓國和中國開發比較輕型、簡單、造價低廉和有用的類似的作戰武器。“OICW”作為“XM25”幸存下來,因為它去除了突擊步槍成分,把口徑增大到25毫米。因此,XM25,包括裝有4發炮彈的彈藥箱,重5.5千克,而裝上炮彈的韓國的K11重7.2千克。中國的QTS-11則估計重5至7千克。
文章認為,XM25在阿富汗戰爭中取得的初步成功和普及使陸軍要求使這種于2014年作為M25正式列裝。但國會由于2013年尋求削減軍事開支的途徑而砍掉了M25的所有經費。陸軍成功地湊夠了經費將M25作為XM25保持在計劃之中,并希望獲得經費生產1100件這種武器。2011年,XM25每件造價35000美元,每發炮彈口徑為25毫米,造價55美元。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當時雖然擁有一些XM25榴彈發射器,但由于很少有美軍部隊將其投入實戰,所以對此類武器的需求并不大。然后發生了2013年的事故,這種武器便無可挽回地開始走下坡路。(編譯/尹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