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圖片在網上流傳甚廣——空軍新型戰機打開內埋彈艙,展示掛彈,彰顯出中國空軍的開放和自信。
興奮之余,有讀者疑惑,以前只聽說過槍械和高射炮上有“彈倉”,還不知道戰斗機上有“彈艙”一說。其實,“彈艙”與“彈倉”都屬于軍語,但使用場合不同。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簡要解答。
先說說“彈艙”。不少讀者認為,“艙”帶“舟”字旁,是船舶專用字。這樣理解是片面的。《現代漢語詞典》對“艙”的解釋是“船、飛機等內部載人或裝東西的部分”??梢姡芭摗辈粌H用于船舶,也用于飛機,如軍用航空器上的駕駛艙、發動機艙、阻力傘艙、彈艙等,這些都被收錄在《國防科技名詞大典》中。
核潛艇內部有導彈艙,同樣,在飛機上也有彈艙。彈艙又稱武器艙,在早先的軍用航空器中主要是指轟炸機上專門用來裝載炸彈的艙?,F代戰斗機多采用專用的武器艙,把原先通常掛在機翼和機身外掛架上的彈藥裝在艙內,以提高隱身性能。設計在機身內部靠近飛機重心處的彈艙,專業術語叫內埋彈艙。F-22等隱身戰機的主彈艙和側彈艙就采用了這種內埋設計。
那么,戰斗機上的“彈艙”可以寫作“彈倉”嗎?近日,筆者咨詢了多名航空專家,他們從專業角度分析認為,寫作“彈艙”是規范的。另外,筆者了解到,航空兵部隊飛行人員和機務人員的教材中使用的也是“彈艙”。
再說說“彈倉”。從《中國大百科全書》“輕武器”詞條中,我們了解到“19世紀下半葉出現彈倉槍”。《軍事大辭典》專門對“彈倉”進行了解釋:槍械上用于容納射擊備用槍彈,并能以其彈簧力將槍彈逐發輸送到預備進膛位置的容器。彈倉一般分為固定式和分離式兩種。
簡言之,“彈艙”主要用于潛艇、戰斗機等,而“彈倉”多用于槍械和榴彈炮等。廣大軍迷有所疑惑情有可原,但官兵們一定要規范使用軍事語言。
要知道,戰場上一字之差就可能貽誤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