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一器”推動核科技自主創新
軍工資源網 2018年11月02日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簡稱“一堆一器”)建成,標志著我國已經開始跨進了原子能時代。60年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一堆一器”為基礎,全面推進核科技的自主創新,開展了一系列研發工作,尤其是為“兩彈一艇”技術攻關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核科研人才。同時,也為我國重大科研設施的謀劃、研制、建設和應用積累了寶貴經驗:
重大科研設施必須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提前布局,搶抓創新發展的戰略機遇。“一堆一器”等構成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第一批科研平臺,奠定了我國核科技發展初期的重要基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先后完成了101堆改建,引進了HI-13串列靜電加速器,研制出了微堆、14MeV強流短波脈沖電子直線加速器、30MeV強流回旋加速器和KrF準分子激光裝置等,這些構成了我院第二批科研平臺,為核科學研究、核技術應用提供了新的條件。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又積極推動了中國實驗快堆、中國先進研究堆、北京串列升級工程、放化后處理實驗設施等“四大工程”以及核科研基地一期的立項和建設,為新時期加強核基礎研究、加快核能技術研發提供了堅強支撐。
把重大科研設施建設好、利用好,構建創新發展的一體化平臺。反應堆、加速器等是核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設施,投資大、周期長,需要不斷對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推進設施之間交叉利用和綜合利用,發揮集成效能。在設施升級改造方面。“一堆一器”建成后,科研人員自主開展了“一堆一器”升級改造,并進行了一系列配套實驗終端的建設,比如在101堆上建成了燃料組件堆內考驗高溫高壓回路和多個中子散射譜儀;中國先進研究堆,陸續增加了中子散射譜儀,并在2017年4月建成國際高水平的冷中子源系統;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進行了全面的國產化升級,并通過串列升級工程對其“穿靴戴帽”,成為我國首個ISOL裝置。
堅持“裝置、技術、人才”協同促進,打造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平臺建設的目的,是要建成裝置并開展實驗、突破技術并培育人才。101堆建成后,培養的工程設計人員與原來的快堆、新堆研發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建成了中國實驗快堆和中國先進研究堆,形成了在研究堆、快堆工程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支約600人的快堆技術隊伍,承擔示范快堆設計研究、工藝驗證、設備研制和主工藝設計,先后榮獲“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回旋加速器建成后,我院進行了兩次改造升級,自主研制的100MeV回旋加速器榮獲“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全面開放合作。“一堆一器”是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最終在反應堆、加速器方面實現了走出去。中國先進研究堆的中子散射譜儀多數都是國際共建、國內共建;北京串列加速器已經為歐洲及加拿大、美國等幾十個國際用戶開展了輻照實驗等。(作者:萬鋼,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