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所方永紅:總把重任擔肩上
軍工資源網 2017年12月29日近幾年來,航空工業研制的AV系列無人直升機頻繁亮相,受到國內外用戶廣泛關注和好評,某型無人機在軍內開展的“競爭擇優”中優勢而出,彰顯了航空工業在無人直升機領域的強大實力。
這些精彩成果出自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它的領軍人物名叫方永紅,一個決心把畢生精力獻給航空工業的科技領軍人。
方永紅個子不高,寬闊的腦門,說話時盯著你,眼縫里透著微笑,說話條分縷析。他在直升機所近30年的工作經歷大致可以劃分為兩段,前段從事旋翼技術研究并走上部門領導崗位,2008年至今則是無人機技術總監,無人機發展的領頭人。
挺身而出 勇挑重擔
2008年,在經歷不到4年的艱辛探索之后,直升機所無人機研制遇到了重大挫折,發展跌入低谷。不同層面都在思考,關鍵技術如何突破,研發模式如何重構,事業的前景以及團隊的前途在哪里?組建的無人機研究室面臨解散的窘境。誰來挑起解決難題的重任?顯然,這個角色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需要一位研制經驗豐富、具有大格局大視野的直升機技術專家。方永紅曾從事10多個型號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和扎實的技術功底。直升機所黨政經過反復研究,堅定了發展無人機的意志,決定把擔子交給時任副總設計師的方永紅。
方永紅回顧說,“當時我在旋翼研究室,帶領團隊完成了兩個重點型號旋翼的研制,旋翼技術發展和團隊建設蒸蒸日上,讓我來抓無人機發展,而且是在最低谷時,確實是臨危受命。”問及他當時的想法,他說:“無人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作為直升機主機所,我們必須承擔歷史的責任。工作總要有人做,所領導信任我,我就必須擔起這個擔子。”就這樣,方永紅成為我所無人直升機的第二任總師。
履職“無人機技術總監”后,方永紅成了無人直升機技術發展趨勢和管理現狀的判斷者和決策者。方永紅就對如何發展無人直升機,如何在以直升機研發為主體的研究所里發展無人直升機進行了思考與策劃。他風趣地說,技術總監就是大總管,技術上要從規劃發展、預先研究,到型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管理上要從市場開拓,到計劃、經費、條件建設等,產品是全生產周期的,業務是全流程的。
潛心攻關 夯實基礎
方永紅初上任的日子并不好過,盡管具備豐富的有人直升機研制經驗和較強的直升機開發能力,然而要把這些技術轉移到無人直升機上,仍需突破各項關鍵點。在研制無人直升機的過程中,技術難點層出不窮。現實的困難與緊迫的任務盤根錯節,千頭萬緒,各種問題如一座座山頭堆放在面前。比如,對象特性和飛行控制規律怎么分析?發動機的控制、飛行時的振動、傳動和旋翼系統如何搞?特殊要求傳感器怎么弄?試驗和試飛的基地問題怎么解決?甚至因為無人機研制一時看不到明朗的前途,無人機研發隊伍的穩定以及積極性也成了使他焦慮的問題。
仿佛是在一片浩瀚的森林里尋找出路,個中滋味,許多人至今難以忘懷。參研的干部職工至今還清晰記得那一個個夜晚的長明燈、方永紅辦公室的燈光、呂蒙試飛站的燈光。
方永紅兼任了無人機室主任后,狠抓團隊文化建設,與團隊成員同甘共苦。當時直升機所還沒有自己的試飛基地,只能借用昌飛呂蒙試飛站,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空余時間,開展無人機科研試飛工作。為爭取更多的試飛時間,方永紅決定利用半夜時間試飛。每當試飛站的工作人員離開后,無人機研制團隊就在方永紅帶領下進場了。南方冬天的夜晚寒露成霜,格外冰冷,大家穿著厚厚的衣服,一項項地開展無人機的試飛科目,每當試驗飛行結束,已經東方破曉。
2009年直升機所在江西鄱陽開始興建無人機基地,很長一段時間里,無人機團隊吃住都在工地的帳篷里,經歷了酷熱煎熬、蚊蟲叮咬。就在同一年,AV200無人直升機通過了技術鑒定。在此基礎上,研制團隊積極拓展市場,先后為軍民用戶開發了專用型號,用戶使用后給予了好評,無人機研制初步實現了從技術研究向產品研制的轉化。
方永紅十分重視無人直升機技術發展研究。他認為,無人直升機與有人直升機一樣,旋翼、傳動與發動機三大部件仍然是關鍵,但飛行控制和測控技術,是無人機的特點,更是直升機所必須突破的核心,直升機的技術基礎和無人機的關鍵技術是無人機的核心競爭力。“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他積極與上級機關溝通,得到原總裝和軍兵種的支持,開展了無人直升機總體、飛行控制、強風環境、著艦控制、超視距飛行等技術研究,在超視距飛行控制演示驗證項目競爭中一舉勝出,全面、系統地提高了無人直升機關鍵技術水平,進一步強化了直升機所的競爭優勢。
抓住機遇 大干快上
某無人機軍貿項目對直升機所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經過一番談判雙方簽訂了項目合同,要求用51個月完成項目。該產品承載了直升機所走向國際市場的夢想,方永紅感受到了挑戰的壓力,項目團隊必須完全新研一款產品,并且在36個月內完成技術鑒定,后續再到國外實施生產。這次國際合作,外方要求用國際標準開展聯合設計,中方團隊既要完成型號研制,還要為外方團隊當好“老師”和同事,技術風險和管理難度都很大。
針對合同的緊迫要求,以方永紅為首的總師系統進行了周密的頂層策劃,利用對國外專家進行集中培訓的半年時間,中方開展領先樣機設計。在聯合設計階段,中方晚上自己干,白天則為外方當老師。方永紅一直堅持以顧客滿意為目標,讓外方專家對中方的工作給出滿意度評價,每項工作必須得到外方肯定。經過一年多的奮戰,2014年11月,實現了型號首飛。2016年6月,如期完成了項目的技術鑒定。到2017年6月,項目在中方的研制工作順利完成,產品交付X國,中方的工作得到X國高層的高度評價。
針對國內無人機發展形勢,以方永紅為首的總師系統轉變思想、主動作為,決策利用國際合作的成果開發AV500無人直升機。幾年來,民用型的“善知鳥”和武裝型的“戰狼”,冬上高原,夏至海邊、戈壁沙漠,通過一次次試飛,AV500系列無人機展示了卓越的高原、海上、山區、平原飛行性能。出色的飛行能力和產品可靠性,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眾多用戶對產品表示了濃厚興趣和采購意向。
迎難而上 創新超越
體會到一個又一個的成功,該是何等自豪和欣喜!然而方永紅想得更多的是突破。他認為,無人直升機研制的道路沒有終點,眼光要永遠看著前方。
隨著軍隊改革的不斷深入,裝備研制和采購模式正發生變化,“競爭擇優”將成為未來的方向。隨著國家軍民融合戰略深入推進,更多的民企將加入軍品研制行列。方永紅說,這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們軍工企業必須轉變思想,主動融入新時代。2015年,軍方對某型無人直升機研制提出了競爭擇優的要求。研制總體單位的競爭,這對有40多年直升機研制經歷的主機所還是第一次。有人不理解,對競爭結果感到擔憂。站在航空工業和主機所的角度,這都是一場不能輸的競爭。所黨政高度重視這次競爭擇優,再次把領銜競爭擇優的重任交給了方永紅,并提出了必須大比分勝出的要求。2016年7月1日,在直升機所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方永紅帶領團隊莊嚴宣誓,決戰決勝競爭擇優項目。
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方永紅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最后提出了“創新+踏實”的策略。創新就是要在方案設計時,不能走過去型號研制的老套路,必須有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踏實就是要認認真真做好頂層設計和各分系統方案設計,要精益求精,全面滿足用戶提出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用戶沒有提的要求。
為實現目標,方永紅首次在直升機所推進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應用,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從正向設計的角度開展型號設計。之前研究所了解系統工程的人不多,應用到型號難度更大。方永紅請來集團系統工程專家開辦培訓班,讓技術人員邊學習,邊工作。通過需求工程的應用,通過作戰場景仿真,深入理解指標、理解任務、理解裝備,實現了從過去描述裝備是什么到為什么的轉變。
在競爭擇優的沖刺階段,方永紅帶領團隊吃住在辦公室,從書面材料的準備、匯報PPT設計、專家問題預計以及回答問題預案等方面,對現場答辯準備工作進行了周密策劃。特別是匯報PPT設計,打破了常規匯報思路,讓專家快速聚焦方案亮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終實現了大比分勝出的目標。那一天,方永紅獨自坐辦公室里,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其中包含著成功的喜悅,更有壓力的釋放。不久,集團公司授予該項目團隊“狼團隊”獎。
方永紅始終重視團隊建設,善于引導團隊,凝聚團隊,直升機所總師辦的蔡海亮博士形容方永紅身上有一種向上的創新牽引力,牽引著團隊成為一支有活力的、創新能力強的設計團隊。
新型號研制已經在路上,方永紅把眼光盯在了人工智能上,他說無人機就是空中機器人,唯有不斷創新,才不會辜負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