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飛副總工藝師陳金祥:一切都是最好的樣子
軍工資源網 2017年12月29日無論誰的榮耀,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那一定是歲月和辛勤的累積在某一刻迸射出的光芒。
1990年從南京航空學院飛機制造專業畢業后,陳金祥歷任西飛公司工藝員、技術副廠長、新支線項目總工藝師等,他先后參與過麥道、ARJ21、C919等型號飛機的研制,豐富的研制任務為他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014年,陳金祥作為公司副總工藝師接到全面負責AG600項目技術問題的任務。雖然在型號研制中摸爬滾打這么多年,但是能成為型號工藝技術領頭人,獨立承擔AG600飛機型號的研制工作,接到任務的陳金祥內心是充滿喜悅的,壓力與激情在心中并存。
由于AG600飛機研制架次數量較低,生產節奏快,研制經費緊張,如何用極少的投入高質量地完成任務,經濟性是必須要優先考量的因素。為控制研制成本,西飛盡可能壓縮工裝數量,陳金祥和他的團隊成員決定用高度集中的原則,盡量降低裝配工裝、零件工裝數量,一臺工裝兼具多種功能,盡可能重復利用。
而生產面積不夠、地點相對分散,合理布置規劃生產線也是陳金祥所要解決的難題。陳金祥帶領他的團隊實地勘察,將工裝布局進行1:1的實地模擬,見縫插針,讓所有工裝在最合理的位置安裝到位。
西飛承擔的AG600飛機的機身和機翼制造特點可以歸結為大、多、精、難。數控大件多、鋼件和鍛件多、去除量多、加工精度高、裝配難,鈑金零件厚度大成型難,這些都是陳金祥與他的團隊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在設計方案確定期間,陳金祥帶領團隊通過并行工程完成了中央翼、中機身、外翼等部件初始工藝方案和材料定額編制等前期工藝準備工作。在詳細設計階段,陳金祥又帶隊前往珠海完成工藝審查,完成工藝總方案、裝配協調方案的編制及評審工作。
2014年,陳金祥與團隊工藝人員在珠海與通飛設計院的設計人員一起,依據產品設計資料、有關標準規范技術文件,對設計數模合理性、工藝可實施性和型架裝配方案等進行評審。正是因為有了陳金祥與他的團隊成員們在前期所做的細致工作,項目研制得以在正式投產后快速推進。
陳金祥擔任AG600飛機的總工藝師,不僅要組織公司各職能部門制定AG600飛機型號的部裝工藝總方案,還要組織進行型號研制工藝準備,對型號研制各個環節的技術、質量進行監控。在水密試驗件研制期間,陳金祥發現有時發出一個設計更改或者一個拒收單,經常是一兩周的時間才能落實到位。陳金祥決定改變這一在許多項目研制中都會遇到的司空見慣的問題。他親自優化流程,在保證體系完整的前提下,保證所有問題得到快速響應。在正式研制開始后,所有的設計更改、拒收單從發起、校對、審查、下發等一系列流程,在兩個小時之內全部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研制節點。
新研飛機就是這種需要細節磨煉的工作,它需要經驗的積累,而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傳幫帶就是經驗傳承的最佳手段。陳金祥注重培養年輕人,帶團隊,通過一個型號的研制,提高了項目管理的水平,為公司在后續型號研制中從人才、隊伍、技術上積累了軟實力。陳金祥在工作中,無論是不是他負責參與的項目,他總是積極為大家獻言獻策,幫關把關。
陳金祥參與過很多型號的研制,一路走來,種種艱難險阻都深深烙刻上他在型號研制中的執著堅韌和創新突破。陳金祥說,在AG600研制中,他所遇到最大的技術難題就是壁板噴丸和機翼的鍛面精加工。那時,陳金祥和他的團隊成員就像一塊塊干涸的海綿,面對難題,他學習研究,向專家請教,向工人師傅請教,迅速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吸收,大膽動手實踐,并加以創新。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攻克了研制路上的一個個攔路虎。攻克難關的興奮和喜悅,早已淹沒了所有的艱難困苦,當記者讓他回憶其中的經歷時,他淡淡地笑笑說:都忘了。
堅持,有時真的有無限的意義。陳金祥帶領項目團隊所承擔研制的產品最終經受住了客戶和適航審定中心所給予的各種考驗。生命從來不會辜負任何人的努力。如今,陳金祥年近50,一切都是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