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發(fā)卿四喜:“生命工程”要用生命捍衛(wèi)
軍工資源網(wǎng) 2017年12月29日9月的閻良,多陰雨。難得的晴天是飛行的好時機。
“趁天氣好,要趕著盡快飛完。冬天有霧霾,耽誤不起。” 卿四喜又一次踏進了機艙。這是第幾次登上這里的飛機,他已經(jīng)記不清了。
作為中國航發(fā)成發(fā)的性能設計副總設計師、二級技術專家,卿四喜博士學歷高,對航空發(fā)動機知識研究透徹,同時跟飛經(jīng)驗豐富,是外場跟飛團隊的主心骨。春秋輾轉,冬夏往復,跟飛團隊的成員一批一批地來,又一批一批地回,彼此間結交了多少老熟人,又刷新了多少新面孔。只有他,始終堅守陣地,一副“我自巋然不動”的姿態(tài)。
發(fā)動機的試飛進度影響公司的科研進度,所以試飛任務艱巨而繁重。情況最好的時候,一個月飛了18個架次,但天氣制約、飛機備件老舊等不確定性因素仍然直接影響飛行能否順利進行,卿四喜肩上的任務依然沉甸甸的。在調整試飛的最后階段,卿四喜80多歲的老父親出了車禍,他著急得不得了,但心里又比誰都清楚,離了他,就會影響試飛進度。他只能帶著滿滿的愧疚跟家里說:“任務一完成,我馬上趕回家。”
跟飛并不是件輕松的差事,在地面的團隊成員需要隨時跟進任務進展、問題處理情況,還伴隨著大量需要協(xié)調處理的工作。比如更換附件,需要協(xié)調試飛中心、試飛局、附件廠家,要隨時跟機務、飛行員保持密切聯(lián)系。在飛行過程中,如果發(fā)動機參數(shù)有波動,跟飛人員要全程跟進,查找和反饋問題產生的原因,迅速拿出解決方案并聽取回復、執(zhí)行方案,直到確認問題完全關閉。這些環(huán)節(jié),卿四喜已經(jīng)參與了無數(shù)次,而更多的是,隨飛機在萬米高空中疾馳,驗證發(fā)動機性能。
試驗飛機上搭載的是未成熟定型的發(fā)動機。登機跟飛人員驗證發(fā)動機的性能,除了要具備專業(yè)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十足的勇氣。每次輕描淡寫地講起某次試飛登機人員全部犧牲的慘劇,卿四喜心里何嘗不忐忑,他比任何人都感慨,比任何人都清楚飛行的風險。但踏進艙門,他依舊果敢堅定。
因為在他心里,“生命工程”就是要用生命來捍衛(wèi)的。
掛載試驗發(fā)動機的飛機即將退役,各種設備設施相對老舊。試飛時,卿四喜一上去就是4個小時。每一次飛機騰空而起,地面上的跟飛人員都朝著它揮手,目送它輕盈地鉆進云里霧里,但機艙內的卿四喜卻在忍受著震耳欲聾的噪音。因艙門密封性不好,飛行過程中,幾乎整個機身都在唱搖滾樂,除了缺氧引發(fā)的窒息感,還讓人腿腳酸軟無力,胃里翻江倒海。但即便如此,他也必須時刻保持清醒,以防發(fā)動機參數(shù)有異樣時,能及時同試飛員交流。身體的不適伴隨著整個航程,一直忍受到飛行結束,看到試飛員回過頭,伸出大拇指沖他微笑,卿四喜才安下心來。
相比其他單位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跟飛隊伍,成發(fā)的團隊只有四五個人。正是因為人少,每個人都必須抓好各自分工的事兒,更要注重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和配合。卿四喜總說,工作中一定要團結、認真,盡早完成試飛任務,安心回家。這就是成發(fā)外場跟飛團隊的宗旨。
有卿四喜這位嘴嚴心慈的長輩在,團隊成員總能團結一心,分工有序,合作默契。在大家眼里,卿四喜既堅持原則,又真實可愛。工作時,他有股執(zhí)拗勁兒,一定要遵循規(guī)矩。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因為他過于理性、沒有“人情味兒”跟他“吵”過。而沒有任務時,他思鄉(xiāng)心切,偶爾也會叫上小伙子們一起品一口小酒,為餐桌上一盤有辣味兒的菜滿心歡喜。他的房間總是大門敞開,熱情地邀請大家去嘗一嘗自己腌漬的四川泡菜,舀一勺他從成都帶去的四川辣椒面佐餐解饞。
“時間不多了,我們要抓緊。任務不能等,‘生命工程’要用生命去捍衛(wèi)。”卿四喜拿著新一天的試飛任務,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