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B與“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2015/10/08
2014年10月11日,美國海軍將新建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正式投入艦隊使用,標志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新時代。“美國”號是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首艦,這是美國海軍第四代兩棲攻擊艦。兩棲攻擊艦是60年代興起的新生事物。這不僅是越南戰爭的年代,也是直升機的年代,越南戰爭就有“直升機戰爭”的稱呼。美國海軍陸戰隊乘直升機的東風,推出“垂直登陸”概念,超出傳統的用登陸艇搶灘的觀念,而是用直升機超越灘頭,直接在海岸線背后段縱深登陸。直升機的垂直登陸有很多傳統搶灘登陸難以望其項背的好處:
1、速度大大提高
2、可以繞過具有堅強防御的灘岸
3、可以從遠離海岸線的海上發起登陸作戰,不僅提高艦船的安全性,也提高行動的隱蔽性和突然性
4、不再受水雷、水中障礙物的困擾
第一代7艘“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從1961年開始投入使用,現已全部退役。第二代5艘“塔拉瓦”級的最后一艘“佩利留”號在“美國”號正式啟用時正式退役。第三代8艘“黃蜂”級現在是兩棲攻擊艦的主力。第四代“美國”級的首艦則剛剛啟用,美國海軍希望建造11艘,但在軍費削減的大潮中,最后數量可能會有所降低。
最新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全通甲板的“美國”號比傳統兩棲戰艦(如圖中的“紐約”號)具有更強的搭載直升機的能力
這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垂直登陸作戰的重要平臺
兩棲攻擊艦與常規大型登陸艦最大的區別在于貫通全長的平甲板。從外觀上看,兩棲攻擊艦無異于現代直通甲板航母。事實上,從“硫磺島”級到“美國”級,美國海軍所有兩棲攻擊艦的命名確實體現了航母淵源,除了個別的例外,幾乎所有兩棲攻擊艦的艦名都曾經被二戰時代航母使用過,“美國”號更是不久前剛退役的一艘“小鷹”級航母的艦名。
“美國”級計劃在2001年啟動,全面研發在2005年10月開始,2006年1月確認24億美元的固定造價訂單,2008年12月開始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盧加的英格爾斯海軍造船廠建造,2007年6月17日鋪設龍骨,2012年6月4日下水,同年10月20日舉行命名儀式,2013年11月5日開始海試,2014年2月結束海試,4月10日正式交付美國海軍,10月11日正式投入艦隊使用。二號艦“特里波里”號在2013年4月鋪設龍骨,預計2018年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