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驅逐艦噸位可達上萬噸 為什么還叫驅逐艦
2019/12/02各國命名艦艇主要是依據其使命任務,噸位不是決定艦艇屬性的主要因素。巡洋艦的噸位一般在萬噸以上,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水面戰斗艦,主要任務是在大洋巡邏,控制重要海域。戰列艦和航母出現后,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它們護航,有時根據作戰需求,擔任巡驅編隊的旗艦,攻擊敵水面艦艇編隊、潛艇或支援兩棲作戰。驅逐艦的問世較晚,是在魚雷出現后,為了驅趕、擊毀當時搭載魚雷的魚雷艇而發展的一類艦艇。
隨著裝備技術的不斷進步,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裝備逐漸趨同,只是巡洋艦的排水量大,裝載的武器種類和數量更多,而現代驅逐艦隨著裝載的武器不斷增加,排水量也越來越大,逐步接近巡洋艦,有的艦排水量超過了萬噸,并且隨著作戰能力的不斷增強逐步取代了巡洋艦。因此,冷戰后各國已不再發展巡洋艦,現在只有美俄還保留著巡洋艦。
美國海軍20世紀90年代中期曾提出SC-21水面艦發展計劃,包括新一代航母、巡洋艦、瀕海戰斗艦,后來巡洋艦的發展計劃被取消了。另外,巡洋艦的名稱多少有些陳舊感,有大洋決戰的色彩,特別是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后,提出“由海向陸”戰略,主要任務隨之改為對陸攻擊,控制全球的瀕海地區,而不是在大洋與蘇聯海軍決戰,巡洋艦的戰略定位變得模糊不清,所以對巡洋艦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了。其他國家也不想因為一個命名而招致鄰國的非議,用驅逐艦顯得“低調些”。
侯建軍,原海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總工程師,研究員。長期致力于外國海軍裝備發展研究,著述30余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九五”國防科技信息研究成果一二等獎5項。被評為國防科技信息事業50周年優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