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坐力炮真的沒有后坐力嗎?
2019/12/18無坐力炮并不是不產生后坐力,而是利用它獨特的構造將后坐力對沖掉罷了。
一般火炮在發射炮彈的同時,會產生巨大的后坐力,使火炮后退很遠的距離,這既影響射擊的準確性和發射速度,又給操作帶來不便。1914年,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在同一根炮管的另一頭也裝上一顆配重彈丸。在向前發射彈丸的同時,后面那顆起平衡作用的配重彈在其反作用推力下從炮后射出,爆成碎片。從此開始有了一種新的火炮,即利用后噴物質的動量與前射彈丸實現動量平衡,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這種火炮被正式命名為“無坐力炮”,也叫“無后坐力炮”。
正是基于這種平衡對沖原理,無坐力炮得到了長足發展。后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無坐力炮演變為在發射時利用后噴氣體物質(而不是彈丸)的動量抵消后坐力,使炮身不向后退。現代的無坐力炮往往在炮尾開有喇叭管口,射擊時,向后擴散的火藥氣體不是直接作用在炮膛底部,而是一部分氣體從炮尾喇叭管排出,它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抵消了炮彈前沖產生的后坐力。這樣,炮管就可以平穩固定在炮架上,不再向后移動。
無坐力炮既有優點,也有其缺點。優點是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缺點是后噴火焰大,容易暴露。無坐力炮主要伴隨步兵作戰,通常用于摧毀近距離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20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出現的無后座力炮口徑多為80毫米左右,并配備火箭增程彈,以此減輕火炮重量,增大直射距離,提高破甲能力。
無后坐力炮發射時噴出火藥燃氣(圖片來自網絡)
專家介紹:岳江鋒,原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軍事刊物主編,畢業于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曾在軍中服役20余年,現為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項目總師,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在多家網絡媒體發表文章百余篇,并創建了“謝武軍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