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跡決定論:飛上去的到底是導彈還是衛星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1月27日軌跡決定論:飛上去的到底是導彈還是衛星
#為什么發射衛星火箭不會被判定為導彈襲擊#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飛行軌跡就判斷出來飛上天的是一枚導彈還是一枚運載火箭。
先說下彈道導彈是什么:
彈道導彈顧名思義是沿著彈道而拋射出去的導彈,它的飛行軌跡其實和炮彈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僅僅是射程更遠。
由于這個特性,這就決定了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就是一個大大的拋物線。
所以說,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可以嚴格地按照拋物線公式來計算的。需要考慮的就只有速度、加速度、角度。
通過這幾個變量我們就能計算出導彈的大致落點。這個落點以射程10000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為例子最大誤差也就是不到200公里。
大家所看到的彈道導彈發射階段會分為主動段、中段和再入段,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個三等分的段落。其實主動段的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很短,只有2-4分鐘,占據彈道導彈整個飛行時間不足1/10。真正被大部分早期預警雷達所能捕獲到的都是彈道導彈在中段的自由慣性飛行狀態。
通過計算出的落點我們也就能能夠很準確的判斷這枚導彈(火箭)從地平線露頭出來之后到底是要打到自己國家、還是要達到鄰居那里或者僅僅是為了發射一枚衛星。
而真正發射衛星的時候,運載火箭的飛行軌跡其實是和彈道導彈完全不同的。它們需要依靠重力傾斜,同時在大氣層外還會不斷地利用火箭發動機進行加速。所以你可以看到運載火箭有一個相對于彈道導彈更加平緩的軌跡,這個軌跡在它的末端更加趨近于一個以地球為圓心的原型。
所以說,從天波雷達上,僅僅經過3-5個掃描周期就可以判斷出一枚高速飛行的火箭到底是洲際導彈還是在發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