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C撞上自家航母,美國在南海又鬧了個大笑話!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2月07日央廣網1月27日消息 (記者王傲多)美國太平洋艦隊當地時間1月24日發布聲明稱,一架F-35C戰機在“卡爾·文森”號航母降落時發生事故,造成包括飛行員在內的7人受傷。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和“林肯”號兩大航母打擊群,共搭載20架F-35C戰機在南海開展軍事行動。那么,此次F-35C戰機發生降落事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美海軍在南海頻繁“秀肌肉”將帶來怎樣的惡果?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周偉政為您深入解析。
據報道,美國海軍25日證實,在南海發生事故的F-35C艦載戰斗機墜入海中,美軍目前正在安排打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管、前海軍上校卡爾·舒斯特稱,打撈工作可能需要120天。軍事觀察員周偉政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具體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不外乎三個方面的因素。
周偉政:從公開報道來看,這架F-35C艦載戰斗機是在著艦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環境因素。F-35C艦載戰斗機所在海區的能見度、風力以及海浪情況,都會影響著艦,但是現在南海不是臺風季節,氣象和海況條件都比較好,所以此次事故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可能性不大;二是裝備因素。比如,飛機自身的裝備是否出現問題,航母阻攔著艦系統,包括著艦指揮、光學助降、阻攔索等關鍵設備有沒有故障。如果阻攔索發生斷裂,就可能會導致著艦失敗;三是人為因素。飛行員個人的身心狀態不佳,技術操作不嫻熟都可能造成戰機降落事故。目前,美國海軍沒有透露這架F-35C戰機的具體情況,但根據報道出來的消息,這架戰機是沖出了甲板、掉到海里墜毀了。
資料圖:F-35B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進行起降(澎湃新聞)
據報道,這并不是F-35系列艦載機首次發生事故。去年11月,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一架F-35B艦載戰斗機在地中海執行任務時墜毀。軍事觀察員周偉政分析,美國為降低研發成本、快速占領世界軍售市場,長期忽視F-35系列戰機在設計時就存在的嚴重缺陷,是致使該型戰機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
周偉政: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韓國購買的F-35系列戰機事故頻繁,說明這款飛機的發動機、起落架、電子系統等關鍵設備,本身就存在設計上的缺陷。由于美國在設計這型戰機時要降低成本,企圖以最快速度占領世界軍售市場,即便在設計時發現了許多缺陷,但是為了趕進度,仍將問題放在生產過程中解決。目前,F-35系列戰機已經交付和即將交付的數量已達到近千架,“貪多求快”難免問題百出。此外,這起事故也將影響到美國后續F-35戰機的銷售,接二連三的事故難免讓潛在客戶心生遲疑。此前,阿聯酋之所以放棄美國的F-35戰機,轉而與法國簽訂了購買80架“陣風”戰斗機的合同,也可能是考慮到了戰斗機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資料圖:網絡攝像頭拍攝到的“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畫面(環球網)
軍事觀察員周偉政認為,不論是去年“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發生“撞山”事故,還是美國派出雙航母編隊到南海大肆“秀肌肉”發生戰機降落事故,這些事件都暴露出美軍戰備水平每況愈下、外強中干的事實。
周偉政:這起事故的起因,還要等待具體的事故調查結果。如果是F-35C自身的裝備出現故障,按照慣例,美國將暫時停飛這型飛機。屆時,美國在南海甚至其他地區的飛行活動,都將受到影響。中國有句古話叫“吃一塹長一智",去年“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發生了“撞山”事故,但美國仍不吸取教訓、不加收斂,近期又派出雙航母編隊來南海興風作浪,又發生了F-35C戰機降落事故。事故再一次暴露了美軍疲于奔命、外強中干、戰備水平低下的事實。同時,美軍的這些軍事行動,不但破壞了南海本來的和平安寧,也給南海的生態環境、海上交通要道、民用飛機、船舶的航行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