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軌道不容“橫沖直撞”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2月07日美方對“星鏈”衛星構成的威脅心知肚明,但并未對本國相關公司的行為負起責任——
空間軌道不容“橫沖直撞”
最近,針對美國“星鏈”衛星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對空間站上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威脅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方應該尊重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外空國際秩序,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的普通照會顯示,2021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先后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運行在約555千米高度軌道上的“星鏈-1095”衛星降軌機動至平均高度382千米的軌道上,后持續運行于這一與中國空間站相近的高度,于7月1日接近中國空間站。2021年10月21日,“星鏈-2305”衛星處于軌道爬升階段時接近中國空間站。
分析人士認為,“星鏈-1095”和“星鏈-2305”衛星在接近中國空間站時行跡詭異,不是正常的衛星部署活動,而是危險的“交會與抵近操作”。事實上,這并不是“星鏈”衛星第一次與其他航天器危險接近。2019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了測試“衛星自動脫離軌道的技術”,讓“星鏈-44”衛星下降到320千米高度,險些與歐洲航天局的“風神”氣象衛星相撞,歐洲航天局不得不緊急調整“風神”軌道以規避。
美國航天局對“星鏈”衛星構成的威脅心知肚明?!靶擎湣表椖科褚寻l射超過1700顆衛星,占人類所有在軌活動衛星的三分之一以上。數量如此龐大的“星鏈”衛星占據低空軌道,與其他航天器“撞車”的風險不容忽視。2021年3月,美國航天局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簽署一項聯合太空飛行安全協議。雙方約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應操作靠近國際空間站或美國航天局所屬航天器的“星鏈”衛星實施機動規避。然而,美國航天局在協議中并未提及“星鏈”衛星在靠近其他國家航天器時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隨著人類太空探索和空間利用活動增加,太空中的航天器也越來越多。各國航天器應該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并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這是各國應當履行的國際義務。當前外空領域公認的國際法基石——聯合國《外空條約》規定,航天員是全人類派往外層空間的使節,各國應尊重、保護航天員安全,并將在外空發現的對航天員生命或健康構成威脅的現象通知聯合國秘書長或其他締約國。
作為《外空條約》締約國,美國政府理應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行為負起責任,不能以“企業行為”為借口推脫了之。在“星鏈”衛星危險接近中國空間站的事件中,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都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無視國際條約義務,無視航天員生命安全。
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共同維護太空秩序符合全人類太空發展的利益。空間軌道不容“橫沖直撞”,美方應切實遵守“交通規則”,尊重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外層空間秩序,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采取負責任的態度保護在軌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作者:蘇金遠,系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