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自防御系統”(Ship Self Defence System,SSDS)是美國海軍在先進作戰指揮系統(ACDS)基礎上升級而成的作戰管理系統,是一種集中式、自動指揮與控制自防御系統,可為所有航母和兩棲艦提供綜合作戰指揮能力,使這些艦艇能應對反艦巡航導彈的威脅。該系統由美國雷神公司研制,主要裝備于美國海軍的兩棲艦和航母等非“宙斯盾”艦上。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海軍啟動了“快速反應作戰能力”(QRCC)計劃,該系統以“拉姆”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GMWS)、“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CIWS)、AN/SLQ-32電子戰(EW)系統和光電傳感器作為硬件基礎進行開發,是SSDS的雛形。1993年1月,美國海軍通過QRCC計劃,演示了用于開發SSDS的技術;同年6月,SSDS開發成功并在“惠特貝島”號(LSD-41)船塢登陸艦上成功進行了一次海上演示,在此基礎上美國海軍形成了SSDS MK1;1997年5月,美國海軍在“阿希蘭”號(LSD-48)船塢登陸艦上進行了SSDS的戰術評估測試;1997年10月,“阿希蘭”號船塢登陸艦正式成為美國第一艘裝備SSDS MK1系統的艦艇。此后,SSDS的MK1系統主要安裝在美國7艘“惠德貝島”級兩棲登陸艦(LSD-41/49)上。最初的SSDS MK1系統集成了AN/SPS-49(V)對空警戒雷達、AN/SPS-67(V)對海搜索雷達、AN/SLQ-32(V)電子戰系統、敵友識別防御系統(CIFFSD)、“納爾卡”主動導彈誘餌系統、“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CIWS)和“拉姆Block0”導彈。SSDS的MK2系統是對MK1系統的改進與升級,美國海軍于1998年開始研發SSDS MK2 MOD0系統。該系統僅裝備在“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號(CVN-68)上。2003年,美國海軍開發出SSDS MK2 MOD1系統,該系統首先裝備“尼米茲”級航母“里根”號(CVN-76),后又裝備于“卡爾文森”號(CVN-70)、“斯坦尼斯”號(CVN-74)等航母。從2004年開始,美國海軍致力于SSDS MK2 MOD2的開放式體系結構改造工作,該系統研制成功后裝備于“圣·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之后SSDS MK2又陸續發展出MOD3A,MOD4B,MOD5C和MOD6B等版本,改進后的SSDS MK2采用開放式體系結構,基于全艦計算環境并集成了先進傳感器和AN/SLY-2艦載電子戰系統、“拉姆Block2”導彈、“改進型海麻雀”(ESSM)導彈以及“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CIWS)等先進武器系統。目前SSDS MK2系統主要裝備于美國海軍的兩棲艦和航母等非“宙斯盾”艦上。2019年8月15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5600萬美元“作戰系統工程代理”服務(CSEA)合同,用于開發SSDS Mk2“先進能力建造20”(ACB20)系統。ACB20將集成“改進型海麻雀導彈”Block 2、水面電子戰改進計劃(SEWIP)Block 3,以及“企業對空監視搜索雷達”等,并加強了網絡安全和火控系統的現代化,將部署“喬治?華盛頓”號航母(CVN 73)、“拳師”號兩棲攻擊艦(LHD 4)、“圣安東尼奧”號船塢運輸艦(LPD 17)和“勞德代爾堡”號船塢運輸艦(LPD 28)。目前合同完成情況尚未披露。

艦艇自防御系統主要是將傳感器系統、軟硬殺傷武器系統進行集成,形成自動化的快速防空反應能力。SSDS是美國海軍首個基于開放架構計算機環境(OACE)開發的系統,具有快速反應交戰能力(QRCC),新的傳感器、武器子系統模塊可以方便地加入到SSDS系統中,而不用考慮傳感器與武器的點對點互聯細節,SSDS系統可以顯著地減少目標探測、識別、跟蹤及交戰結果所要求的時間,該系統設計為手動控制或幾種模式的半自動控制。艦艇自防御系統內有三種顯控臺:傳感器監控軍官顯控臺、戰術作戰軍官顯控臺和武器監控軍官顯控臺。
SSDS核心子系統包括控制模塊、識別模塊、跟蹤模塊與決策模塊。由于傳感器的局限性和及時性要求,系統有時很難對面臨的威脅做出完全確定的決策,而且,各個武器資源都有著各自的局限和制約,有時不能以最優的方式來使用它們,經常出現的沖突是:某個武器系統不能按照理想的計劃,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目標進行發射。例如,雖然干擾機可重復使用,而箔條、紅外干擾彈、高射速炮和導彈則受儲備量的限制,不能任意發射。因此,防御系統需要一個確定、可信的策略來解決這些沖突,克服防御資源的物理限制。SSDS采用的貝葉斯(Bayesian)置信網絡理論能夠根據現有的證據所提供的最有可能性的解釋,來確定發射各個防御資源的最佳時間,從而實時地解決沖突問題實現快速和自動的武器資源調度。SSDS MK2的探測系統包括:TAS 目標捕獲系統、AN/SPG-60 追蹤火控雷達、AN/SPQ-9B 雷達以及紅外傳感器。TAS目標捕獲系統由1部D頻段兩坐標雷達,1部敵我識別器,1臺UYK-20通用計算機和1部UYA-4顯控臺組成,能夠自動探測、跟蹤,敵我識別,以及進行威脅判斷和目標指示,具備在嚴重雜波干擾環境中工作的能力。AN/SPG-60 追蹤火控雷達是一款X波段單脈沖多普勒雷達,能夠對目標進行探測、捕獲與追蹤,可在極端干擾環境下提供被動視覺跟蹤。AN/SPQ-9B是在AN/SPQ-9A雷達的基礎上改進的。該雷達將大大提高水面艦艇在近岸水域探測和跟蹤掠海高速飛行的、小雷達截面的反艦導彈的能力。AN/SPQ-9B雷達使用高分辨率、邊搜索邊跟蹤、X波段、脈沖多普勒雷達以提供對多目標的實時捕獲與跟蹤,能夠提供實時的高分辨率目標信息,一次掃描可捕獲多個目標。AN/SPQ-9B于1997年8月開始試生產。SSDS的指控系統是ACDS先進作戰指揮系統。ACDS先進作戰指揮系統是美國海軍戰術數據系統的后續產品?將同MK14武器指揮系統、MK68和MK86艦炮火控系統、“魚叉”導彈系統、MK114和MK116水下火控系統相連接。裝備航母時,ACDS只與MK23目標捕獲系統相連接。SSDS MK2 的武器系統包括:AN/SLQ-32(V)電子戰系統或AN/SLY-2艦載電子戰系統、“北約海麻雀”導彈系統或“改進型海麻雀”導彈系統、“拉姆Block0/1/2”導彈,以及“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艦艇自防御系統(SSDS)由美國海軍開發,主要裝備于美國海軍的兩棲艦和航母等非“宙斯盾”艦上,用于攔截低空飛機、直升機及反艦導彈等敵方目標?!芭炌ё苑烙到y”將各種傳感器、防御武備及指揮控制中心聯為一體,綜合使用硬殺傷武器和軟殺傷電子戰設備摧毀來襲目標,提高了艦艇的早期預警能力和導彈攔截能力,為艦艇提供分層的自動化防御能力。目前美國海軍已開始研發新一代艦艇自防御系統SSDS MK2 ACB-16/TI-16,未來該系統將更科學地協調利用武器資源,更好地與其他平臺進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