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戰備狀態與核打擊程序淺析
2022/04/26
前 言
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里,各大國利用核武器互相制衡,讓世界大環境始終保持著和平穩定的狀態,但頻繁爆發的局部戰爭,卻讓人們不得不擔憂核戰的爆發。畢竟一旦戰爭規模升級,尤其是當多個有核國家卷入戰爭后,它們大概率最后都會發射核彈。但顯而易見的是,核武器作為一款壓箱底的武器,它自然不會就輕易就被各國使用。除此之外,核武器的殺傷力太過反人道,因此,任何使用它的國家還得考慮到輿論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核國家往往都會制定繁瑣的發射核彈程序,需要層層通過才能使用。
美國核戰備狀態
美國核戰備狀態一般稱之為戒備狀態或稱防御準備狀態、國家防衛等級、戰備等級(英語:defense readiness condition,簡稱DEFCON)是美國國家防御等級的衡量方式。此衡量現在是被美軍使用為警戒態勢。戒備狀態系統是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以及統一和指定作戰司令部制定的。戒備狀態共分為五級,一級(最高就緒)為最高,五級(一般就緒)為最低。在不同的戒備狀態級別下,美國軍隊的行動亦有所不同,以應對不同的狀態。戒備狀態是警報狀況(LERTCOND)的一個子警報系統。警報狀況亦包括緊急狀態。在美國不時有人將戒備狀態和其他美國軍隊使用的警報狀況系統混淆。例如部隊防護狀態(FPCONS)、就緒狀態(REDCONS)和觀察狀態(WATCHCONS)。人們亦會將過去由國土安全部使用的國土安全部警報系統混淆。
戒備狀態決定
戒備狀態的等級主要由美國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每個戒備狀態級別定義了特定的安全、活化和回應方案給有疑問的軍隊。美軍的不同分支(例如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以及不同基地或指揮團體可以在不同的防御狀況下開始行動。
戒備狀態劃分
一級戒備狀態
如果美軍進入一級戒備,轟炸機和加油機的機組人員就將坐在飛機上,啟動引擎,等待起飛命令。導彈部隊要在發射控制臺前就位,戰備狀態不降級不能起身離開。用于發射導彈的發電機也要啟動。核戰爭迫在眉睫,請盡快前去最近的避難所。
二級戒備狀態
二級戒備要求戰略空軍“全員戒備”,所有的人員、轟炸機和導彈都要準備就緒。除了正在執行空中警戒和指揮任務的飛機,其他所有飛行都被停止,好為轟炸機部隊讓出航線。軍官們還將向那些準備執行第一波攻擊的機組人員分發作戰文件,里面列出了他們的攻擊目標和飛行航線。洲際導彈部隊將停止一切不必要的通訊,指揮官打開保險柜,確認裝有導彈發射密鑰和總統密碼的信封平安地躺在里面,并隨時準備撕開它們。
三級戒備狀態
三級戒備意味著所有的戰斗人員都需要集中在基地,時刻準備駕機疏散。基地的安全警戒加強,洲際彈道導彈開始加注燃料,發射人員24小時值班,導彈的空中指揮所和無線電中繼飛機也做好了起飛準備。
四級戒備狀態
預警機、偵察機和空中加油機每天都要進行巡邏。
五級戒備狀態
和平時期的正常情況。
在五個戒備狀態下采取的行動難以具體說明,因為這將視命令而定。隨著時間推演,這些準備行動在新武器系統啟用以后也會變動,而詳細的細節屬于機密。此外,在測試、檢驗或演習時,美國國防部會使用演習用語來描述戒備狀態。這是為了避免使演習命令與實際的作戰命令混淆。現行的演習用語至少自1960年就開始使用了,那時這些術語在北美空防司令部一場演習中使用。
美國歷史上提高戒備狀態的記載
冷戰期間
曾被證實的最高戒備狀態是級別二。在1962年10月22日的古巴危機其間,美軍奉命進入三級戒備狀態。10月23日,戰略航空司令部奉命進入二級戒備,其余美軍仍保持三級戒備。戰略空軍司令部一直保持二級戒備狀態到11月15日。
在冷戰的多數時期,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站常保持四級戒備,而非五級。空軍記者斯蒂芬妮·里特寫道:“飛行員駕駛著滿載核彈的龐然大物在空中連續飛行24小時,然后會有另一組機組人員沿著相同的路線繼續飛行。”行動代號“鉻穹”,目的是總是保持一定數量的轟炸機在空中飛行,以免被敵人的突然襲擊全數困在地面上。局勢最緊張時,隨時都有65架B-52在空中待命,時刻準備飛向蘇聯。
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美國B-52戰略轟炸機
贖罪日戰爭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10月25日,美國軍隊進入防御條件三級戒備狀態,因為擔心蘇聯可能進行干預。10月26日,CINCSAC和CINCONAD恢復到正常戒備狀態。10月31日,美國歐洲司令部(除第六艦隊以外)脫離了三級戒備狀態。第六艦隊于1973年11月17日恢復其正常的戒備狀態。
贖罪日戰爭中與蘇聯紅海軍對峙的美國第六艦隊指揮艦“惠特尼山”號
9·11事件
美國在9·11襲擊事件發生時第三次進入三級戒備狀態。根據國防部記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防御準備狀態級別提高到三級,并隨時準備提高到二級,這一決定在美國當地時間2001年9月11號10點43分的空中威脅電話會議上播出。一分鐘后,副總統與拉姆斯菲爾德進行了交談,他要求拉姆斯菲爾德由總統處理這個問題。10點45分,與會者被告知“推遲”Defcon 3,但一分鐘后,命令恢復。拉姆斯菲爾德認為這件事很緊急,在咨詢了國防部的指示后得出結論,他有權發布命令,并將向總統通報情況。拉姆斯菲爾德在11:15向總統通報了這一決定。
9·11事件中遇襲的紐約世貿雙子塔
俄烏戰爭
俄羅斯在當地時間2022年2月27日將俄核遏制力量提至特殊戰備狀態。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白宮及國防部發表聲明稱,將不會提高美國核武戒備等級。白宮表示,美國及北約無意與俄羅斯直接對抗。提升核武戒備等級十分危險,并會增加誤判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應竭力避免。但是隨后美國同時起飛三架E-6B核戰指揮機,E-6B核戰指揮機是美軍重要的戰略核力量——指揮與通信中繼平臺。有關消息稱美國為了應對俄羅斯的戰略力量戰備等級提升,宣布將核戰備等級,提高次高級第2級戰備。根據美國防部規定,2級戰備意味著美國戰略核力量——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9個中隊、400發LGM-30G型"民兵-3"洲際導彈,2個中隊20架B-2A,5個中隊46架B-52H戰略轟炸機,過半要進入戰斗狀態,另一半則處于備戰狀態。
正在起飛的美國E-6B核戰指揮機
美國核打擊程序
美國的核打擊權利(或稱核按鈕)最早由第34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時期初見雛形,至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經歷古巴導彈危機后,對于美國核武器不在其全權掌管下他感到擔憂,尤其擔心美國軍隊可能于未經由其批準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核武器攻擊蘇聯。故此,肯尼迪下令設計一個可以確保擁有絕對安全水平的核按鈕手提箱系統。從此,只有美國總統才有權力下達使用核武器的命令。
僅就程序而言,是否發射核武器,似乎完全取決于總統個人意志。但在實際操作中,遠非如此簡單。總統命令的傳遞離不開軍方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是在軍方首先探測到美國已經或即將遭受核打擊,并已經報告總統的情況下,一旦接到總統的命令,軍方必然堅決執行。如果沒有迫在眉睫的核威脅,總統卻下令實施核打擊,就很可能受到軍方的懷疑和抵制。2017年,美軍時任戰略司令部司令在參加國際會議時曾表示,如果特朗普下達“非法”的打擊命令,他將拒絕服從,并將和總統一起尋找合法的解決方法。
美國核手提包
美國發動核打擊的執行程序
美國發動核打擊一般有如下五步程序:
核打擊程序的五個步驟
1) 總統與高級顧問會面。
這也可以是一個30秒的通話。
一般而言,在做出實施核打擊這樣重大的決策時,總統應首先征詢副總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國務卿等高官意見。雖然在程序和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總統使用核武器必須得到上述高官的贊同,但如果總統無視高官反對堅決動武,會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荒謬和不合法,將削弱軍方執行其核打擊命令的決心。
2) 下達發射指令。
總統通過一個安全站或者是核手提箱下達指令,在總統的身份得到確認后,發射代碼被轉發到五角大樓的“作戰室”。
核手提箱內藏四份文件,包括:一份被稱為“黑色手冊”,羅列了四種核武器攻擊程度不同的行動方案,記錄了美國的核彈數目、部署地點及發射預定路線等內容的文件;一份秘密基地名單,羅列了在緊急情況下可供美國總統使用的秘密基地的名單;一份有關緊急廣播程序、裝有八至十頁紙的文件夾,當中記錄了進行核武器攻擊后,美國總統在進行全國廣播的程序;一張3×5英寸的認證卡,記載有美國總統的認證號碼,此卡未被確認時,以美國總統名義下達的任何命令均為無效。
盡管只有總統才有權力下達使用核武器的命令,但總統并非可以完全“自說自話”。人們都知道,總統有一張被稱為“餅干”、寫有核發射代碼的卡片;身邊有一位15秒內便能出現的“影子軍官”,拿著一只被稱為“橄欖球”、裝有核發射裝置的特殊公文包。但他下達的核發射命令,需經過國家最高指揮當局(總統和防長組成)同意。如果沒有防長的允許,“影子軍官”不會執行總統打開公文包的命令。只有當公文包被打開、總統對相關文件確認為“是”后,發射代碼才會通過特殊的安全通道,最終傳遞到核作戰平臺(導彈發射井、核潛艇和轟炸機等)現場指揮官手中。
3) 作戰室向部隊發出指令。
作戰室的加密發射命令包括目標、發射時間和解鎖導彈的認證碼。
據報道,美國“三位一體”的核力量,由洲際彈道導彈部隊、戰略轟炸機部隊和導彈核潛艇部隊構成。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數據,2020年9月1日,美國在675件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上實戰部署核彈頭1457枚,部署的和非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總數為800件,并且會根據制定好的核打擊投放清單來進行打擊。
2015年,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披露了1959年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高層制定的清單,其中打擊范圍涉及中國117個城市,共準備動用870枚核彈。
4) 準備發射。
發射人員確認身份驗證碼,輸入目標信息并解鎖。
美國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
5) 導彈發射。
一旦發射,發射的導彈沒有執行召回的機制。
美國2021年在F-15E上試驗最新型核武器
小結
美國核按鈕制度制定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已有五六十年左右的時間,在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已經明顯顯示出制度已不合時宜并存在明顯的安全問題。據美國媒體“thedrive”網站報道,美國國防部總監察長辦公室已經確認,將評估是否有足夠的措施來處理可能危及總統緊急背包(通常被稱為核手提箱)安全的事件,此次審查是鑒于2021年1月6日在美國國會發生的暴力事件而進行的。在該事件中,抗議者沖破了國會警察的阻擋,基本上占領了美國國會。許多此類事件引發了關于核手提箱的爭論,更廣泛地說,是關于美國總統在下達核打擊命令方面的權力。一些人認為,由于核戰爭的威脅不像冷戰時期那樣緊迫,總統在下令核打擊時不再需要有這樣大的權力。前中情局局長邁克爾·海登將軍就表示,這個系統“是為速度和果斷設計的”,而“不是為辯論決定設計的”。考慮到洲際彈道導彈的速度,美國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來對即將到來的核打擊作出反應,而在沒有對核武器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人進行重大改革的情況下,核手提箱仍是一種可怕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