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防護紡織材料:單兵裝備應用及研究進展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5月13日隨著現代戰爭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戰爭對單兵裝備的要求越來越高,其必然會朝著輕量化、智能化、舒適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軍事安全防護材料的最新應用及研究進展進行介紹。
軍事安全防護材料
1、防彈紡織材料
1972年,美國杜邦公司推出了對位芳香族聚酰胺纖維商業化產品Kevlar,標志著防彈材料由硬質向軟質轉變。1986年,美國聯合信號公司開始以Spectra?為商標生產一種強度更高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纖維防彈衣,加速了防彈材料向輕量化、舒適化的方向發展(如圖1所示)。軟質防彈衣為多層機織或層壓織物結構,可提供彈性的彈道防護。使用Spectra?UHMWPE纖維制作的防彈衣性能主要取決于纖維的自身性能及護板結構冏。目前Spectra?防彈衣不僅具有防水性能,還具有抵御連發槍彈的功能。然而,基于UHMWPE纖維的防彈材料對刀切和穿刺的抵抗能力一般。
2、防刺紡織材料
目前在開發防刺防彈衣時,常用的材料有Kevlar纖維、剪切增稠材料和納米材料。用熱塑性薄膜(聚乙烯、乙烯-丙烯酸樹脂等)與Kevlar 纖維織物生產的復合材料,靜態和動態抗穿刺性都能得到顯著提升。在多層保護性紡織品的防彈和防刺性能研究中,最具前景的是基于膨脹型聚硅氧烷的硅乳液和剪切增稠液(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STF是基于分散和稀釋在液體中的高濃度納米顆粒,具有膨脹的流變行為。剪切增稠防刺服正是采用高性能纖維與STF體系混合,制成STF防刺布,其防刺性能高,且非常薄、柔軟舒適。采用STF浸漬的芳綸機織物比等面積密度的純織物具有顯著的耐穿刺性。
研究表明, 浸漬有STF的UHMWPE纖維織物的動態防刺性能顯著增強。而且,隨著添加劑濃度和分子鏈長度的增加,STF/UHMWPE纖維復合材料的耐刺性能,尤其是耐尖刺性能得到明顯改善。STF的替代品可以是通過熱噴涂施加到紡織品上的陶瓷或金屬涂層,或者是通過涂層或粉末噴槍施加的硅基膨脹粉末。
3、防火阻燃材料
阻燃材料對火場環境中的戰斗、消防活動具有重要作用。阻燃迷彩作訓服、阻燃工作服、防爆毯、排爆服等可在不同環境中發揮作用。2017年,我國阻燃服需求量約為1300萬套,阻燃服生產廠家約240家。隨著新材料的不斷涌現,阻燃防護服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詳見表1)。阻燃面料主要通過2種材料制得,分別是本質阻燃纖維和改性阻燃纖維。將包含氧化石墨烯和油酸改性的ZIF-8涂層沉積到棉織物上,具有顯著的熱穩定性和防火作用。在聚酯纖維中加入蒙脫石納米材料也可增強織物的阻燃性,所制備的織物可以很好地用于軍事和電子方面。利用層層組裝法將殼聚糖/植酸整理到聚酯/棉混紡織物上,能夠大大地改善織物阻燃性能,且可以防止織物的熔融、滴落。但目前阻燃面料最大的問題是高性能纖維原材料依賴進口。因此,目前對防火阻燃面料的國產化研究主要集中在2個方面:快速復配阻燃纖維成分及比例研究和高性價比的阻燃面料開發。

4、隔熱防護材料
在熱防護服的防護與舒適性能研究方面, 服裝的隔熱特性主要與纖維的性質和特征、紗線類型和捻度、織物表面性質和結構特征、服裝合身性等因素有關。比如納米纖維、中空纖維、異形纖維等能夠儲存大量靜止空氣,從而提高織物的隔熱性能(如圖2所示)。
在熱防護服的制造中,納米纖維中間層由于其強大的輻射消光性,在改善多孔介質的隔熱性能方面顯示出廣闊的前景。將具有不同層數的納米中間層摻入棉絮中,通過對纖維層的可控設計,總隔熱性能可以提高10%,而質量變化不大。另外相變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開發智能熱防護服方面也極具潛力。負載石蠟的有機PCM可改變織物的隔熱性能,將具有智能雙向熱調節功能的PCM層結合到熱防護服中,PCM的高熱容會增加熱防護服在熱接觸過程中積聚熱量的潛力,還可以改善熱防護服的散熱性能。目前,高性能熱防護服已取得較大進展,可以為單兵裝備提供較佳的保護和舒適感。但是熱防護服仍多應用于高度專業化的環境,如航空航天、軍事防御等領域未來隨著成本降低、材料輕量化,熱防護服將在更多場景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