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長征二號丙火箭/遠征一號S上面級成功執行“一箭三星”發射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5月26日5月20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制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遠征一號S上面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升空,攜著心血和夢想飛往太空。這樣驚天動地、務求成功的任務,對于“金牌火箭”長二丙來說不過是日常操作。不過,這日常背后,不是輕松。
長二丙總體主任設計師李君說:“現在按照傳統流程執行發射任務已經匹配不了高密度發射的節奏。”
今年,反復無常的疫情更是給發射任務帶來了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對于執行發射任務是一份不可避免的壓力。對于本次發射任務,上海地區配套的部分單機產品交付時間明顯延遲,而試驗隊員進場前需要進行7到14天不等的隔離,更是加重了試驗隊人力資源統籌的壓力。
疫情之下,傳統的專有型號化人員配置在密集任務面前顯得捉襟見肘,于是通過任務間、型號間產品調撥和發射場人員復用緩解人員統籌壓力成為了應對之策。
據李君介紹,本次任務除制導人員在北京遠程參與任務外,控制指揮還兼崗其他型號火箭指揮。
由于任務密集繁重,發射任務的節奏也在不斷加快。李君介紹,近幾次長二丙火箭發射任務具有最終星箭接口狀態明確晚、新研制的適應性配套產品多的特點。火箭分系統綜合測試周期從傳統的24個工作日壓縮到8天,總裝周期從傳統的4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天內,出廠測試周期從以往的22個工作日壓縮到7天以內。
除了加班加點以外,如何實現產品配套流程銜接透明化,從而全面消除“空轉”時間損耗,加快任務推進節奏,是每一發長二丙火箭都要思考的事情。
本次任務中,由于發射場多型號并舉,導致星箭聯合操作廠房資源發生沖突,聯合操作時間及廠房空間必須要壓縮至原來的2/3。時間緊、空間小、任務重,按照原先的傳統流程來走肯定行不通。
為減少出現臨時狀況導致時間延誤的可能,試驗隊提前考慮每一項操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團隊重新核查產品、零件、工具準備以及地面設備就位情況,并提前對其進行空間上的精確定位,做到了物品到位、預案到位。
為從思想上統一對聯合操作的認識,最大程度地降低協調成本,長二丙試驗隊召開聯合操作專題動員會以明確指揮及操作人員的崗位責任,積極協調衛星方以明確每顆衛星與運載方面交接的精確時間,做到了人員到位、協調到位。
此外,長二丙試驗隊優化星箭聯合操作流程。執行任務時,長二丙試驗隊分解出了可提前開展及可并行開展的工作,對于無法提前或并行開展的工作,組織衛星方與運載方交替工作,確保一線操作人員不因長時間工作疲勞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或者誤操作,保證操作一次到位,不出現返工現象,實現了流程到位、操作到位。
“長二丙任務總裝總測過程中全面應用一體化文件,保障了質量控制一次對標到位,過程質量控制更為精準。”李君說。
除了保證任務順利進行,長二丙試驗隊在技術應用上也不斷革新。為適應任務需求,長二丙火箭當前在飛行彈道新設計、星箭適配器新研制、星箭界面力學環境條件新制定等方面不斷作出改進,顯著提升了從總體到系統的設計及仿真驗證等能力。
近年來,長二丙火箭先后應用了彈道高空風雙向修正及射前準實時二次補償、主動減載控制和一級導引控,顯著降低了飛行中的氣動載荷,提高了飛行安全性,也提高了發射概率,保障了高密度發射需求。
李君介紹,本次任務長二丙火箭通過數學仿真及測試、星箭機械接口對接等考核驗證,在飛行軌道、衛星適配器新設計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應用探索。
長二丙火箭轟鳴升空過后,發射場一片寂靜。這或許是“金牌火箭”團隊對成功習以為常的平靜,抑或是接踵而來的下一次任務在試驗隊員肩上放下的擔子本就悄然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