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專家分析輪式裝甲車未來應用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7月05日俄羅斯專家分析輪式裝甲車未來應用
如今,最流行的未來戰爭概念是所謂的多域戰,這是常規戰爭的另一種演變形式。俄專家認為,未來戰斗將在海上、空中、地面、網絡空間和外層空間等多個領域同時展開,并將以盟軍的高速行動和交互作用為特點。美國軍方認為,交戰各方將不斷使勢均力敵的對手之間都面臨眾多威脅,各方都需要作出快速響應,從而試圖贏得先敵優勢。這意味著,當任何行動都將迫使對手采取措施,并致使局勢惡化時,對手不能坐視不動。
通常情況下,完成作戰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己方必須擁有一支裝備相應武器且具備較高機動能力的新型機械化部隊。通用機械化編隊的理念由來已久,英國在20世紀上半葉曾經試圖實施這一目標,并于1927年創建了一支實驗性裝甲部隊(EAF)。除了坦克,實驗性裝甲部隊還包括搭載在裝甲車上的偵察部隊、野戰炮兵、重炮和高射炮、摩托化步兵、工兵、給養與通信部隊等。此外,該部隊還得到偵察機、戰斗機和轟炸機的支援。當時,這一理念超前幾十年,但由于技術不發達、高昂的成本以及對人員培訓的要求過高而未能實施。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開始重新考慮這一理念,并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未來作戰系統(FCS)計劃。到2000年中期,美國國防部向德國、英國和法國以及其他北約伙伴提議加入“蝎子”計劃,以實現各自武裝部隊的現代化。因此,未來軍隊的一些歐洲項目包含了美國設計的元素。此后,多域戰概念陸續得到北約成員國和盟國外部多個國家的支持,一種全新的全球趨勢逐漸呈現。
事實上,世界各國軍隊的大多數現代化計劃都將旅級作戰單元作為主要的機械化戰術編隊。正如92年前的英國一樣,現代的作戰旅普遍擁有全方位的作戰能力與手段。其戰術任務通常包括占領領土、在險峻地形上采取決定性行動、進攻行動(突襲、縱深攻擊和武力偵察)、防御行動(對較寬的前線進行威懾或防御),以及確保盟軍進入交戰地域等。這樣的作戰旅必須能夠摧毀對手擁有“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的交戰地域(部署防空武器、身管火炮、火箭炮以及其它武器),并阻止對手進入該交戰地域實施機動。其目的是確保師一級規模的部隊能夠實施快速機動。
這為裝甲戰斗車輛提出了新要求。為什么當今時代的輪式裝甲車很重要?其實,人們看好輪式裝甲車的主要原因在于,輪式裝甲車能夠使機械化編隊具備較高的機動性。機械化編隊必須能夠在苛刻的地形上實施快速機動,并保持與所有盟軍部隊的通信聯絡、迅速交換信息,同時還能夠看到戰場的總體情況。來自“蝎子”計劃戰斗實驗室的克勞德·弗蘭上校將法國的這一理論描述為基于“整體存在和快速行動”的分散機動。快速變化的“集中和分散”必須不斷地讓對手處于“坐立不安”的境遇,并使其猜測戰術群(編隊)或旅的位置和意圖。這意味著“整體存在”。分散是指一個戰術群(編隊)或旅可以迅速分散,即部分或整體行動,然后再次集中,對敵實施決定性打擊。這樣的編隊很難被發現,且難以被對手的火炮或空襲所消滅。
西方專家在分析潛在對手的作戰能力時,會考慮與擁有眾多先進火炮的對手作戰的必要性。因此,俄羅斯地面部隊經常被提及,美國專家查爾斯?巴特斯和萊斯特?格勞稱其為“擁有眾多坦克的炮兵部隊。”
據俄羅斯《伊茲維斯塔日報》報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軍隊現在越來越青睞于新型輪式裝甲車。過去30年的現代沖突和專家對未來戰爭的預測,對新型輪式裝甲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機動性是整個編隊和每輛裝甲車生存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現代車輛的防護性能首先取決于裝甲。然而,當所有其它手段都用盡時,裝甲防護是最后一道防線。戰術機動性和及時發現威脅的能力有助于躲避對手的攻擊,并為己方部隊和車輛提供最佳保護。當然,裝甲對于選擇被動與主動防護方式,以及提升防雷能力等方面也很重要。
為輪式裝甲車配備主動防護(裝甲)的要求不再讓任何人感到驚訝。令人驚訝的是,對摩托化步兵的保護仍停留在20世紀30~50年代的水平。從那時起,職業軍人的價值大大提高了。
另一個基本要求是裝甲車輛的統一和模塊化。模塊化主要從增加附加裝甲到替換作戰與功能模塊等幾個方面考慮。北約國家和盟國的統一標準有助于將各國不同裝甲車生產商的要素結合起來。
此外,多域戰要求機械化部隊能夠高度自主行動,且遠離主力部隊和補給線。比如,英國希望其作戰旅能夠快速行軍超過2 700千米,并在10天內積極進行自主作戰。因此,人體工程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眾所周知,未來沖突的形式將高速度發展和演變,士兵的身體和信息負擔將會增加。舒適的條件對士兵的戰斗力和士氣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士兵士氣是戰場上獲取勝利的重要因素。設計人員認為,士兵無需考慮日常條件和車輛本身對其產生的影響,只需在不喪失戰斗力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因此,他們的日常條件和技術條件應該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然而,如果不提升通信與態勢感知能力,這一切都將毫無意義。多域戰思想要求所有戰術單位和要素都能夠在同一個網絡中行動,且對戰術態勢有共同的感知。設計人員表示,信息必須實時更新或接近實時更新。信息可將裝甲車發展演變成為戰斗網絡的關鍵要素。新型戰斗車輛應該能夠與盟國進行聯合行動和數據交換,包括那些技術上不發達的國家。自本世紀初以來,世界上各國軍隊裝備的大多數現代輪式裝甲車都完全滿足或接近滿足這些要求。
目前,裝甲車的防護、人體工程學和態勢感知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重量和尺寸卻不再是首要選項。車體高度降低20厘米對現代反坦克武器來說并不重要,但對那些要在車里呆上幾天的士兵來說卻很不方便。裝甲車既昂貴又復雜,武器裝備的成本、每名士兵的價值以及其它要求都比40年前要高得多。現代戰爭代價高昂,未來的軍隊將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2011年,俄羅斯陸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波斯特尼科夫上將曾表示,俄羅斯沒有迅速實現向統一的重、中、輕型旅的過渡目標。具有冷戰時期蘇聯車輛所有缺陷的BTR-82A型步兵戰車,仍然是俄羅斯地面部隊的主要輪式車輛。當俄羅斯首批基于“回旋鏢”輪式步兵戰車平臺研制的系列車型有可能提供給外國客戶時,競爭對手也將會推銷其第二代或深度升級的車型。因此,俄羅斯生產商的狀況也令人不安,因為新“玩家”已經陸續進入輪式裝甲車市場,而舊“玩家”則變得更加活躍。據《伊茲維斯塔日報》稱,有償付能力的市場十分“擁擠”,而資金匱乏的軍隊則買不起昂貴的武器。
無論如何,未來輪式裝甲車的發展趨勢,首先當然是軍事科技進步帶來的基礎戰斗力的提升,比如更先進的發動機和懸掛系統帶來更快的速度和機動性能;配備威力更強大的各種武器;搭載功能更先進的車載設備等。但從普遍角度來說,輪式裝甲車將向多樣化、模塊化、信息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