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心臟研制邁出重要一步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7月12日為了從頭開始構建人類心臟,研究人員需要復制構成心臟的獨特結構。這包括重建螺旋幾何形狀——當心臟跳動時,螺旋幾何形狀會產生扭曲的運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種扭曲運動對大量泵血至關重要,但事實證明這很困難,部分原因是制造具有不同幾何形狀和排列的心臟具有挑戰性。
如今,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生物工程師使用一種新的增材紡織品制造方法(FRJS),開發了第一個具有螺旋排列跳動心臟細胞的人類心室生物雜交模型,并證明其肌肉排列確實會顯著增加每次收縮時心室可以泵出的血液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7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
研究通訊作者、SEAS的Tarr家族生物工程和應用物理學教授Kevin Kit Parker表示,這項工作是器官生物制造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使人們更接近于建立用于移植的人體心臟的最終目標。
SEAS博士后研究員、論文共同第一作者John Zimmerman說,該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模型,從而測試心臟的螺旋結構是否對達到大的射血分數(即每次收縮時心室泵送的血液百分比)至關重要,并研究心臟螺旋結構的相對重要性。
研究人員使用FRJS系統控制纖維的排列,從而在纖維上生長心臟細胞。FRJS的第一步就像棉花糖機一樣——液體聚合物溶液被裝入儲層,并在設備旋轉時被離心力從一個小開口推出。當溶液離開儲層時,溶劑蒸發,聚合物凝固形成纖維。然后,當纖維沉積在收集器上時,集中的氣流會控制纖維的方向。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傾斜和旋轉收集器,流體中的纖維會在收集器旋轉時纏繞和扭曲,模仿心肌的螺旋結構,改變收集器的角度可以調整纖維的排列。
SEAS博士后研究員、論文共同第一作者Huibin Chang表示,人類心臟實際上有多層螺旋排列的肌肉,且角度不同。使用FRJS,能以非常精確的方式重建這些復雜的結構,形成單個甚至4個腔室結構。
與3D打印不同,FRJS可以以單微米比例快速旋轉纖維,大約相當于人類頭發的1/50。當從頭開始制造一顆心臟時,這一點很重要。以膠原蛋白為例,在這個分辨率下,3D打印人類心臟的每一點膠原蛋白需要100多年的時間,而FRJS可以在1天內完成。
隨后,研究人員分別在心室中植入大鼠心肌細胞或人干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大約1周內,幾層薄薄的跳動組織覆蓋在支架上,細胞沿著下面的纖維排列。跳動的心室模仿了人類心臟中相同的扭曲運動。
研究人員比較了由螺旋排列纖維制成的心室和由圓周排列纖維制成的心室之間的變形、電信號速度和射出分數。他們發現,在每個方面,螺旋排列的組織的表現都優于圓周排列的組織。
該團隊還證明,這個過程可以擴展到實際人類心臟的大小,甚至大到小須鯨心臟的大小。除了生物制造,該團隊還探索了FRJS平臺的其他應用,如食品包裝。(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