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超大型無人機首飛,校尉點評:別看造型怪,戰略意義難以估計
軍工資源網 2022年09月06日根據國內媒體“中國日報網”報道,9月3日,中國“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首飛成功。這架飛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架太陽能驅動的民用無人機,其實用意義在未來或將大于其象征意義。根據詳細報道來看,此次試飛在空中大約進行了26分鐘后才平穩著陸,到達地面后機身未有損傷,系統運行保持正常狀態。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啟明星50”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制,可以執行包括但不限于高空偵察、森林火情監測、大氣環境監控、地理測繪等多種任務。在這次我國太陽能無人機試飛成功后,包括日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媒體都在關注著這架無人機,乃至有不少國外網民也在稱贊中國取得的這項巨大成就。
既然有贊賞我們的國外網民,也就有一些敵視我們的歐美反華分子。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太陽能無人機雖然主要是民用功能,但是未來只要應用到軍事方面,對于美國、日本的進攻性軍事力量而言就很可能存在不小的威脅。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大張旗鼓的表明這個無人機將會為軍用做適配,這些反華分子的想象力不僅有些豐富,而且未免也太夸大這架太陽能無人機現有的軍事性能了。
不過,這架無人機在軍事上也確實具備著強大的開發潛力。理論上來看,太陽能無人機一般可以做“情報監視偵查”方面的工作。以往諸如美國、俄羅斯等國的情報監視系統主要依賴于人造衛星,由于這些在宇宙中的衛星有固定軌道航行,所以如果想迅速偵查某個特定位置,或者對特定目標進行長時間監視的話,衛星不僅有一定程度的延遲,而且從具體操作上來說也較為繁瑣。
太陽能無人機和人造衛星不同,一方面,它可以利用自身飛行速度升空至平流層,將對地偵察數據實時傳輸到后方,而衛星的延遲通常需要幾天左右。這種實時情報偵察的作用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環境下當然會得到高度重視。最重要的是,由于這架無人機是依賴于太陽能供電,所以在飛行方面也不存在需要經常補給的問題,白天充電,晚上用存儲好的電力續航,那么理論上來看,這型無人機可以24小時超長續航。
那么從實際情況上來看究竟如何呢?關于這一點,美國已經給出了先例,美軍科研機構和空客集團曾共同合作研發過一款太陽能無人機——“”Zephyr”。在對外透露的飛行時間記錄來看,這架美國太陽能無人機大約在空中飛行了一個多月,如果它還能進行稍加改進的話,或許一年365天都在天上飛行也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國會給到美軍科研機構的經費很充足)
也就是說,中國在這方面雖然有了一個巨大突破,但是對比起世界軍事力量最強的美國而言,我們還是有不小差距需要追趕的。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太陽能無人機實現國產化,無論是從軍事還是從民用意義上來看,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對于未來更多太陽能飛行器或者太陽能軍事載具的研發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進步作用。
對于經常面臨洪澇、地震災害的中國來說,太陽能無人機在和平年代的救災能力也不容小覷,例如在應急通信樞紐的利用方面。在面臨特大城市地震或洪澇時,使用24小時不間斷續航的救災無人機可以讓救援人員獲得準確、實時的通信,在未來更加智能化后,太陽能無人機還可以迅速偵測災害現場的實際情況,對后方救援指揮層面有著極為迅速的反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能無人機還可以全天候對農業、工業生產起到輔助作用,這對于我國產業改革升級來說有著不小的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在中國太陽能無人機誕生的基礎上,中國無人機行業在未來的表現很可能會讓世人感到震撼與關注。此前俄羅斯軍方曾經盛贊過中國大疆民用無人機的“軍用性能”,也就是說,一架普普通通的民用無人機尚且可以承擔世界軍事強國的對外軍事任務,經過重新設計與改裝后的太陽能軍用無人機可能會讓全球更多國家耳目一新。
屆時,無論是我國對外軍貿也好,還是用于增強我國軍事實力也好,太陽能無人機的作用可能將比我們想象的更加重要,對此,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