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恢復接收含中國產合金的F-35,專家提醒美軍“去中國化”趨勢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0月10日【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馬俊】此前因未經許可使用中國制造合金部件而被五角大樓勒令暫停交付的F-35戰斗機,近日得到豁免。美國國防部負責采購和保障的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8日表示,他已經簽署國家安全豁免證書,恢復這種對于美國至關重要的隱形戰斗機的交付工作。
F-35 資料圖
一個月前,五角大樓和F-35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制造中的F-35戰斗機使用了從霍尼韋爾公司采購的磁鐵部件,這些磁鐵含有由中國生產的合金。此舉違反了美國的相關采購法規:禁止采購和使用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等國生產的某些特種金屬或合金。
F-35聯合項目辦公室隨后表示,迄今為止所交付的超過825架F-35戰機中,全部包含中國產零部件。五角大樓承認,磁鐵不會傳輸信息,也“不會將戰斗機置于危險之中”,已經交付的戰斗機不需要更換磁鐵。即便如此,受五角大樓推動的武器裝備制造鏈“去中國化”影響,F-35戰斗機的交付工作依然被迫叫停。
拉普蘭特8日在聲明中稱,豁免書讓五角大樓接收目前生產合同中的126架等待交付或將要交付的F-35飛機。“該決定適用于從我批準之日到根據該合同交付的最后一架飛機的驗收日,目前預計為2023年10月3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8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霍尼韋爾公司已經找到了上述合金的“替代來源”。美國《防務新聞》稱,后續制造的F-35將使用來自美國供應商提供的同類產品。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9日表示,美國批準恢復交付F-35并不讓外界感到意外。五角大樓早在10年前就曾授予過霍尼韋爾公司豁免權,允許其在F-35的其他部件中使用中國磁鐵,當時該項目飽受進度延誤和成本超支的困擾,若禁止使用中國部件,負面影響更大。如今該項目也處于類似的情況,美國空軍主力戰機迫切需要更新換代,同時還有大量海外用戶的訂單,而F-35的生產速度則受到疫情和供應鏈問題的影響。在此雙重壓力下,五角大樓不太可能因為所謂“中國磁鐵的安全問題”就長時間暫停F-35的交付。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軍此舉背后執著于武器裝備“去中國化”的趨勢。近年美國國內頻繁炒作所謂“中國產品”滲透美軍裝備制造鏈,渲染此舉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智庫多次出臺報告稱,美國先進武器中包含大量來自中國的稀土制品、特種金屬和電子元器件等。例如每架F-35戰斗機需要消耗400公斤的稀土,而美國80%的稀土制品來自中國。
拉普蘭特此前透露,為擺脫這種困境,五角大樓最近制訂了名為“供應鏈照明燈”的計劃,將利用人工智能和開放源碼的工具實時追蹤原材料來源,以明確軍工產品的零部件、原材料是否來自中國或其他“潛在對手”。
不過,上述中國專家表示,美國國防制造業使用復雜的分包制度和全球采購模式,連拉普蘭特也承認,美國主要的軍工企業難以徹底搞清楚整個供應鏈的全部細節。同時,美軍試圖強行在武器制造鏈實現“去中國化”,必然需要繞路去尋找代替產品,將顯著增加其采購的周期和成本,損害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