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高飛巡天,御劍千里之外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0月12日現在各類無人機系統大量出現,無人作戰正在深刻改變戰爭面貌。要加強無人作戰研究,加強無人機專業建設,加強實戰化教育訓練,加快培養無人機運用和指揮人才。
——習近平
坐地高飛巡天,御劍千里之外
中國軍網記者 孫金鋼 李娜 通訊員 張會朋 單嘉欣
“沒有路,那我們就蹚出一條來”
“這是我們在空軍無人機部隊剛組建時的樣子……”靳勇在團史長廊指著兩張照片向記者介紹說,“我們跨五省、轉十地,一路奔行,直到駐守西北大漠。”這位“全團最老的兵”用幾個數字勾勒出空軍航空兵某團的“初創時刻”。
“剛來的時候,最大的感覺就是‘荒’。”靳勇告訴記者,相較于環境的荒涼,他們即將為之奮斗的領域更像一個“無人區”。
“察打一體無人機完全是新事物,沒有路,那我們就蹚出一條來。”團參謀長余瑞超說。
對接工業部門專家跟研跟試,頂著烈日一次次模擬訓練,沒有學習教材,沒有操作經驗,沒有訓練范本,每一項成果都是從無到有。他們硬是在無人機的“荒漠”中闖出了一條“路”,順利接裝第一批無人機并完成首飛。
“感覺自己正以另一種方式再返藍天。”完成首飛的飛行員李浩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曾經駕馭6型戰機、擁有30年飛行經驗的他,經歷了從翱翔于藍天到“飛翔在大地”,追憶過往,心中依然感慨萬千:“我們何其有幸遇上新時代!無人機選擇了我們,無人機也成就了我們。”
2015年,剛參加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該團即奔赴某重要演習,擔負目標偵察搜索任務。茫茫沙漠,目標在哪、去哪,完全未知,可供分析和借鑒的信息并不充分,不亞于大海撈針。最終,官兵們依靠過硬素質圓滿完成任務,讓新質作戰能力在實戰中嶄露頭角。

夜航。
“必須奮力奔跑,否則會輸掉未來戰爭的入場券”
人在地上,飛機在空中。以前是人機合一感知具體,現在是人機分離靠數據還原場景。以前在天上操縱舵桿,現在在地面方艙里操縱舵桿和鍵盤。“戰機由‘帶我飛’變成‘代我飛’,一字之差,盡管有相通的地方,但無人機的控制模式還是不同。”談到從座艙到方艙的轉變,大隊長馬龍真切感受到遙控飛行的困難,“當時我就想,起步已經晚了,必須奮力奔跑,否則會輸掉未來戰爭的入場券。”
未來戰爭會是怎樣?未來就始于現在。“2020年八一前夕,習主席視察空軍航空大學時指出,要加強無人作戰研究,加強無人機專業建設,加強實戰化教育訓練,加快培養無人機運用和指揮人才。”團長謝豫告訴記者,“牢記統帥囑托,我們必須緊盯前沿向戰而飛,不斷消除無人戰場的盲區,加快新質作戰能力攀升。”這些年飛行員們開啟了“搶時間”模式,他們在紙上默畫方艙圖,相互抽問操作流程,經常研究到半夜,甚至連夢里都是戰機在盤旋……
同樣睡不好的,還有機務中隊長李少宵和他的戰友們。在剛接觸無人機維護時,原本熟悉的排故手段卻無法給智能化兵器“治病”。“大家按照慣例,替換了新的開關,可情況并未好轉。”他和骨干認真分析后才發現,不是開關機械故障,而是信號反饋錯誤,需要修訂軟件。面對這些新困難,該團茹常劍博士牽頭成立裝備研究辦公室,定期收集基層分隊無法自行解決的戰訓裝備難題,與院校、科研機構和工業部門協同,積極解決故障。
作為新質作戰力量,從“飛起來”到“打得贏”,從“自己打”到“體系打”,跨越關山千萬重。在一次演習中,該團前出對“藍軍”前沿及縱深目標偵察,并與有人機火力打擊相互配合,出色完成任務。“這不單是技術上的配合,更是作戰模式的改變,”副團長蔣海鵬對無人機指揮有了更深的體會。
這些年,該團轉型步伐堅實,成為“臨機召喚,召喚即打擊”的空中精銳,在大大小小的演習演訓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贏得“殺敵千里之外,制敵方艙之中”的贊譽。

待發。
“探路,是為了鋪路”
“我們的改裝是在‘實戰’背景下完成的,效率質量都更高。”副團長蔣海鵬介紹,多年來,他們不斷探索新員改裝路徑,力求將無人機飛行員培養送上快車道。
“剛來的時候還是有些吃力。”飛行員陳柳堅大學畢業分配到該團時,僅經過兩個月的理論學習和模擬實習,就在教官的指導下快速投入演訓任務,面對高強度、高難度挑戰,現在的他已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
但陳柳堅追求進步的腳步沒有停下。在他看來,無人機的未來需要的不僅僅是駕駛能力。他說:“應該始終保持學習態度,提升綜合能力,不僅要學飛行,還要學理論、學戰場指揮、學飛機維修……要一專多能,從飛行員向戰斗員轉變。”
不僅僅是陳柳堅,該團還有很多高學歷或名校畢業的官兵,他們強化謀戰研戰意識,探索創新訓練制度、作戰理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作訓部門創辦無人機作戰理論季刊,將先進作戰理論與任務實際相結合,由團黨委把握理論課題研究方向,各專業骨干自行選題研究。期刊主編、無人機飛行員徐震說:“幾個季度下來,團里形成了濃厚的謀戰研戰氛圍。”
決定打贏的最終因素還是人。該團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不斷摸索無人機人才隊伍建設特點規律,按照“轉觀念、嚴標準、任務牽引”的方法抓實人才培養,確保人才培養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為空軍無人機部隊建設發展注入強大的人才動力。
御劍于千里之外是武俠的傳奇,現代高新科技則讓傳奇變為日常。承載著光榮的夢想,無人機團隊在地圖上交織出該團奮飛無人戰場的壯闊的航跡。
(圖片為劉載譽、孫晟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