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南泥灣”:從無到有的奇跡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0月20日從無到有的奇跡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
熟悉的旋律在身邊響起,仿佛帶領我們穿越到了1941年的春天,回到那個拿起鋤頭、喊著號子、墾荒種地的血火歲月。那是中國共產黨人一直以來艱苦奮斗的戰績和縮影。
南泥灣,一個響亮的名字,一片紅色的沃土,也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中國軍墾事業的發祥地。
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核工業的開拓者、建設者,不畏艱難,開拓創新。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核五公司作為南泥灣精神的傳承者之一,始終立足核電建設的中心任務,將南泥灣精神從延安發揚到海外,一片片沙漠里的綠洲,培養了一批“能吃苦”“敢為先”的華龍鐵軍,圓滿完成建設卡拉奇二期、三期項目的艱巨任務,光榮凱旋。
歸家的“鐵軍”們并未耽擱,一個轉身,便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海島的旅途,帶著首次實現“華龍一號”全廠安裝一體化的建設要求,投入新一輪的生產與建設中。
這是中核五公司首次到海南參與核電的安裝建設,海島風光迤邐,卻也有著許多未知的困難,海南昌江核電項目部全體建設者們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傳承和發揚南泥灣精神,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攻堅克難,埋頭苦干,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心存大志 平地崛起
初到昌江核電站時,無論是在生產,還是在生活上都遇到了困難。
核電站遠離城市,緊鄰海岸,人煙稀少。當時,廠區內沒有一間辦公室是屬于我們的,更沒有自己的住宿區、食堂,生產需要的廠房、臨建設施等。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從頭建造。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項目部喊出響亮的口號,組織廣大黨員、職工群眾,全力投入項目部生產建設當中,一手拿筆,一手拿鍬的模樣像極了當年在南泥灣田埂上奮斗的身影,從開荒除草,到現在的廠房林立,最早一批進廠的管理人員、一線工人一同熬過了項目初期那段最艱苦的歲月。
項目部工作逐漸踏入正軌,2022年7月15日,隨著海南核電3號機組KA廠房第一個管道支架開焊、第一節風管落位,海南昌江核電3號機組核島安裝正式開工,項目部的中心工作也從預制臨建轉到安裝工程,這是昌江核電建設者們一步一個腳印踏出的底氣與實力。
心立偉志 勇攀高峰
目標先行、有備而戰,作為迄今為止公司承接的最大合同項目,項目部充分吸取公司30多年來不間斷核電施工經驗和華龍一號世界首堆、海外首堆建設經驗,向經驗“挖金礦”、向技術“要一切”,為核島安裝開工注入了強勁的“軟實力”。
2022年3月31日、5月19日、6月8日、6月20日非核級管道、風管、電氣、核級管道預制如期啟動,標志著預制工作全面起航,為核島安裝開工奠定了“硬實力”。
面對高溫酷暑難耐、臺風暴雨頻繁、作業面不及時等不利條件,項目部不推不拖、不等不靠、不折不扣堅持保障核島安裝開工后墻不倒,在7月9日KA廠房首批9個房間移交后,迅速啟動多專業同步開工,用實戰叩開了通向核島安裝高峰的大門,用行動堅決響應“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
當然,項目部的目標絕不止于此,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項目部將繼續發揚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踐行和延續南泥灣精神,始終堅守一線,守土擔責,再鑄輝煌。
心懷群眾 同心同德
項目部黨委將“菜園子”從卡拉奇搬到了海南島,充分利用陽光充沛、雨水充足的氣候條件,在核電營地旁邊開拓一片菜地,品種涵蓋茄子、西瓜、秋葵、豆角等。
始終堅持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群眾路線,針對職工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等問題,項目部黨委積極作為,主動出擊。開通周五購物班車,滿足職工購物需求,推動上游單位開設廠區至棋子灣高鐵站的公交車,解決職工出行難的問題。
2022年1月20日,項目部食堂正式投入運營,解決廣大職工就餐難、飯菜難吃、菜價昂貴等問題。為改善職工的生活、工作條件,項目部大到生活區新建、夏日“送清涼”,小到用袖章代替反光背心、發放2600ml配備責任信息牌的大水杯,無微不至關心著每一位職工的生活工作情況。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绷暯娇倳浀脑捳Z總是那么親切溫暖。
在新時代核工業建設的長征路上,我們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更要將老一輩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光大,做好“海島南泥灣精神”基地的建設,豐富“南泥灣精神”的內涵,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助力中國核電建設事業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