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通飛:湯永杰和他的“硬核搭檔”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08日說起搭檔,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但是對于通航飛行員而言,常年出差作業,除了親密愛人之外,最有默契的就是駕駛的那架航空器。從部隊轉業到中國飛龍,從駕駛軍用直升機轉換到通航直升機,近30年的飛行經歷中,盡管湯永杰的“硬核搭檔”變了,但那份默契始終如一。
“飛著”過春節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常年出差變成了湯永杰工作的主基調。盡管很喜歡“飛來飛去”的日子,可是對于春節這種特殊的日子來說,他還是更傾向于回家團聚。“我是一個飛行員,一直常年出差在外,所以我很珍惜與家人一起過年,因為真的不多?!闭f這話時,他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一旦接到任務,真的需要我了,那就是有困難也得上?!?021年1月22日,距離春節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還在南京準備過春節的湯永杰突然接到了緊急飛行任務——2架直升機要由哈爾濱轉場西昌。
簡單打點好一切,第二天一早湯永杰就動身趕往哈爾濱,認真籌備轉場事宜。轉場要途經13個省9個機場,各省疫情防控政策不同,而復雜嚴格的疫情防控要求,使得轉場航線航程變長、時間不定、不可預知的因素增多,隨之而來的長途轉場的飛行安全壓力、跨年調機……湯永杰瞬間感到“壓力山大”。
只有幾天的準備時間,那就得把所有功夫下在前面。不斷調整變化轉場路線、帶領機組反復熟悉途經空域和機場資料、對困難地形、可能產生的天氣情況進行摸索……路途遠、時間緊,機組每個人心中都繃著一根“壓力線”,作為機長的湯永杰每天更是飽受電話短信的“狂轟濫炸”。盡管機組連續幾天為了商討方案而疲憊,可湯永杰深知,多準備一點,遇到的麻煩就會少一點,解決的方法也便會多一點。
1月30日,B-70R8順利離開哈爾濱,在經過內蒙古通遼、赤峰后,機組準備趕往天津中直通航機場整備待命。突然對方告知機場跑道燈故障,只能用車燈代替跑道燈,不過大家對于這個小插曲卻并不“意外”。原來1月29日晚上預先準備時,機組已經利用各種地圖軟件和機場資料對這個陌生機場周邊障礙物立體形狀、位置提前做了充分細致的了解,雖然熬夜至凌晨3點,但最終B-70R8安全順利在中直機場安全降落。2月14日,機組也順利到達四川西昌,圓滿完成本次轉場調機任務。
“既然組織上把這份任務交給了我,就是對我的信任。在我看來,直升機就是我并肩作戰的伙伴,就算困難再大,我也得和我的伙伴一起努力,把大家準時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睖澜苷f。
教會“新搭檔”
湯永杰不僅僅是一位機長,更是一位米-171直升機飛行教員。他接到了一個特別的任務——趕赴加格達奇護林并帶飛改裝米-171新機長及副駕駛。
在帶飛教學過程中,經驗十足的教員要利用掌握的專業知識,對改裝人員從機型理論、技術方法、中大型直升機飛行習慣等各個方面進行教學,不斷總結、因人施教,從良好的飛行習慣養成入手,從而提高改裝人員技術質量。“可以說,我很了解直升機這個老搭檔的脾氣,而現在我要為它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才能保證有人可以一直與它并肩戰斗?!睋崦洗顧n的機身,湯永杰鄭重地說。
6月的加格達奇,幾乎每天都萬里無云,天氣好得連紫外線都比別的地方更為猛烈。改裝訓練和護林雙重任務穿插進行,這對快50歲的湯永杰來說,是個實打實的力氣活。看著一群20、30歲的小年輕們,湯永杰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耙郧白约涸诓筷牭臅r候,也是被師傅嚴加管教出來的,以前師傅對我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飛行就是要拿捏尺度精準,操作的基本功要扎實,不可以做表面文章?!闭f到飛行,湯永杰總是一臉嚴肅,“腳要一直抬起,讓學員們自己去掌握力度,多鼓勵他們要小心大膽地嘗試,給他們自信心,而在講評中還要適當地放大他們的缺點,不然他們的小尾巴都要翹上去了?!笨粗柧毥Y束的學員們快樂自拍,湯永杰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了。
在近100天的改裝訓練以及護林飛行中,湯永杰總共飛了200余小時,平均每天3個小時都在飛機上。下飛機回來的他,經常是“蒸完桑拿”的狀態。可看著這些年輕的學員們掌握了該有的駕駛技術,他總是覺得很自豪?!岸颊f教會了徒弟會餓死師傅,可我卻認為這話對但也不對。客觀上看也許是這樣,但人終將是一代要比一代強的。他們還年輕,未來的道路還很長,看著他們一點點成長,難道不是比自己學會還值得高興的事情么?”湯永杰說道。
作為機長,湯永杰也承擔著更多的安全責任。每一次飛行,他都注意動作的柔和,盡可能地在氣流不穩時減少飛機的慣性。飛行結束后,總結每一次經驗,帶領機組做得更好、更完善。“雖然我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但在外面,機組就是我的家人,而航空器更是我的重要搭檔,只有在每一次任務中相互配合好,才能保護好每一個人,讓每個人都有所收獲,這就是我的責任!”湯永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