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殲轟-7到殲-20,珠海航展的中國主力戰機,見證中航工業崛起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07日【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2022年11月5日下午13時左右,國產殲-20隱身戰機編隊在完成預定飛行訓練后,其中兩架出乎意外地降落在珠海金灣機場,做出準備在幾日后航展上靜態展示的態勢。這是自殲-20在2011年首飛、2016年服役并實機現身珠海航展以來,第一次公開、近距離亮相。這款象征著中航工業最高技術水平的先進裝備,也使得即將開幕的第十四屆珠海航展極受期待。遙想26年前第一屆珠海航展上的凄涼場景,不禁讓人清晰地感受到,中國在航空領域的巨大進步。
▲首次降落珠海的殲-20隱身戰機
在19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上,中國展商的三款核心裝備是強-5、殲-7和殲-8。其中強-5和殲-7外銷成績已經相當不錯,剛剛完善不久的殲-8II也正雄心勃勃地進軍出口市場(即殲-8IIM),看起來也還算可以。但事實上,強-5當時已經誕生30多年,最初的技術底子甚至可以追溯到蘇聯米格-19身上。殲-7、殲-8的情況稍好一些,不過也仍然屬于落后型號,不僅無法與當時大量傾銷的F-16、蘇-27、米格-29相比,而且與1997年首飛的美制F-22隱身戰機,更是有整整兩代的技術差距。更何況,即使不以歐美現役主力裝備為參照標準,到場的俄羅斯戰機也讓當時的中航工業大感尷尬。
▲外銷巴基斯坦的殲-7P
蘇-27是當時俄羅斯航空工業對外出口的兩大王牌,也是1996年珠海航展上最令人矚目的新星。本著不買也要看一看的思路,絕大多數參戰人員都參觀了這款蘇聯時代的重型主力戰機,相比之下中航工業的展臺雖然數量眾多,但質量差距確實肉眼可見。事實上,在第一次參展見證到珠海航展舞臺,對先進航空裝備出口中國的促進意義后,俄羅斯航空工業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精銳盡出,每次必到。其伊爾-76、伊爾-96、卡-50、蘇-30MKK、米格-29、伊爾-78、蘇-35等一系列裝備,紛紛抵達珠海航展。在將舞臺搭建得更加宏偉的同時,也是當時中航工業發展不足,??哲姴坏靡源罅客赓彾碇蒲b備的真實寫照。
▲中國空軍外購的蘇-30MKK
應該來說,真正在珠海航展早期扛起國產戰機大旗,維護中航工業最后尊嚴的,還是殲轟-7“飛豹”戰機。這款受美制F-111殘骸刺激,立項早期險些夭折的經典裝備,不僅開創了中航工業試飛、驗證新機的全新技術標準,而且在1998年以原型機姿態抵達珠海時,也引起了很大轟動。在那個國內航空技術與世界主流差距巨大的年代,殲轟-7極具美觀的顏值和高比例國產設計,使得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航工業軍用飛機的象征。最重要的是,從1998年到2021年一次不落的參展行為(2002年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參展機型以模型為主),為其帶來了大量人氣,時至今日地位仍然相當特殊。
▲殲轟-7“飛豹”戰機是珠海航展上的???/p>
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就有消息傳出展示的殲轟-7A,其實是最新升級的殲轟-7A2,這一點也終于在近日得到證實。從技術上來說,殲轟-7A2其實就是設計單位,將失敗下馬的殲轟-7B部分技術,移植到現役的殲轟-7A上以強化戰斗力的結果。畢竟國產殲-7、殲-8近年來雖然在不斷退役,但同時代的殲轟-7A系列卻由于肩負的近距支援任務,暫時沒有合適的機型取代,仍然在繼續服役。這一點與美國、俄羅斯空軍,當下仍然維持規模頗大的A-10、蘇-25攻擊機群,并沒有本質性區別。只不過國內由于大規模陸上戰爭威脅很小,因此放棄了技術水平簡陋的強-5,轉而依賴能跨海作戰的殲轟-7A系列。
▲強-5已經在5年前全部退役
2016年是珠海航展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年份,當時橫空飛過的殲-20引得無數人落下淚水,也讓當時在場的俄制蘇-35不再成為焦點,甚至連外購24架蘇-35SK帶來的陰影,也消散了許多。自此,珠海航展才真正成為中航工業展示自身先進技術的舞臺,而不是俄羅斯航空工業對中國出口裝備的表演場。2018年的殲-10B矢量技術驗證機、2021年的殲-16D,中航工業在這之后也沒有讓國人失望,每一次都帶來了非同小可的重量級裝備。曾經被俄羅斯遠遠甩在身后的歷史徹底成為過去,向當今全球最頂尖的美國航空工業進發,才是中航工業隨后的追求。而事實上,以飽受討論的雙座型“殲-20S”問世為標志,美國航空工業在20多年的懈怠后,已經出現了部分領域落后于,當下正積極進取的中航工業的情況。
▲紅極一時的殲-10B矢量技術驗證機
此次殲-20雙機降落珠海,幾乎可以肯定要進行靜態展示,屆時外界也能從官方大方展示的態度,找到更多的東西。而就目前社交媒體上殲-20降落、滑跑的視頻資料來看,殲-20前機身鴨翼對機動性的影響,其實比外界想象的還要強很多。特別是其在跑道上滑跑時,鴨翼短時間內高頻調整的動作,就已經不是人力可以做出來的改變,在高水平操作軟件的控制下,殲-20的實際機動上限將非??植馈C绹哲妼⒌玫娇站?500、霹靂-15加持的殲-20機群,視為其東亞制空權的巨大挑戰,并非是嘴上說說而已。
▲殲-20的鴨翼控制技術非同尋常
不知不覺間,殲轟-7已經在珠海航展上待到了2022年,從??哲妼ζ涞膽B度來看,待到2030年問題也不是很大。這意味著殲轟-7作為親眼見證中航工業從弱到強的參與者,還將看到中航工業從強大走到世界巔峰。此次殲轟-7A2和殲-20A并肩展示于珠海舞臺,是兩者在當下各自的最先進發展狀態,也是新老裝備交替的經典一幕。屬于殲轟-7的功勛不應忘卻,但殲-20身上的未來也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