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開創更加文明和諧的數字未來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11日【烏鎮聚焦】
攜手開創更加文明和諧的數字未來
——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如約而至
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青石板巷……這幅古意盎然的風情畫卷在經過了一場冬雨的洗禮后別具韻味。烏鎮,這座跨越千年的水鄉古鎮與引領未來的互聯網科技的第九次“約會”,如期而至。
11月9日,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
作為數字中國的縮影,烏鎮再聚世界目光。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名嘉賓線上線下共赴盛會,圍繞“共建網絡世界 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展開交流,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建言獻策。
掃描二維碼 看烏鎮峰會電子會刊
共享機遇:“數字引擎”賦能實體經濟
收納各類數字藏品的元宇宙數字藝術3D展館、兼顧外賣騎手送餐效率與人身安全的智能頭盔、輔助殘障人士用眼睛打字的“眼動輸入儀”……“不落幕”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的硬核科技云集,各大企業紛紛揮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數字翅膀。
數字化浪潮中,我們見證了中國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也感受到了無人駕駛、腦機接口、數字孿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快速成長。“數字引擎”啟動時的隆隆聲已舉世矚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實體經濟所帶來的新機遇也不容忽視。
“互聯網平臺逐步建立了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大流通’。通過流通渠道的數字化,越來越多行業企業利用數字化成果迅速掌握市場需求變化,并建設更具靈性、柔性、彈性的供應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分享了自己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的觀察和實踐。
“在信息技術賦能下,傳統產業能量的運用和轉化過程被全面‘比特化’,可實現靈活組合、智能調度,加速數字化升級再造,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說,“如今,數據已經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硬件、軟件、平臺的加速迭代發展所孕育形成‘數智能量’,引領上游芯片和設備制造、下游互聯網等各種應用全產業鏈發展壯大,帶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交融”。未來,如何強化數字引領,攜手走出數字經濟活力迸發、數字合作互利共贏的全球數字發展道路,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共賞多元:數字技術助力跨文化傳播
一如往屆,互聯網大會不僅是網絡技術與科技產品的展示平臺,也是中國故事與文化理念的傳播窗口。豐富多彩的文化故事在這里匯聚,“美美與共”的文化理念在這里交融。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所發布的12項“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中,有三項案例講述了網絡空間國際文化交流的生動故事。
其中“數字敦煌”探索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圖像數字技術,點亮國家藝術瑰寶,向世界生動展示美輪美奐的石窟寶庫,為跨域文化傳播、創新文化成果提供了精彩樣本。自2016年上線至今,該資源庫累計實現了1680萬余次的敦煌云游,數字足跡涉及全球78個國家。
“面向未來,我們應當積極利用各種新技術新應用,豐富傳播載體,拓展交流空間,推動線上線下文化交流相得益彰,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增添精神內涵、夯實人文基礎,共同建設全球網民共有的網上精神家園。”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莊榮文表示。
世界互聯網大會搭建了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交流平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大國擔當。一張數字文化繁榮社會發展的藍圖已然繪就。
共創未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戰略指引下,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21.6%提升至39.8%,穩居世界第二。
近日發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新時代中國網絡空間發展和治理的創新理念與實踐,分享了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與中國主張,為數字化時代深化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指明方向。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推動中國互聯網建設和應用,推動全球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促進數字技術,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增進人類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表示。
在有“非洲互聯網之父”之稱的尼·奎諾看來:“讓最后數十億人接入互聯網是非洲目前面臨的艱巨任務。我們渴望公平、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和充滿活力的網絡空間,而共同體理念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歷經八年的沉淀,世界互聯網大會已是全球互聯網發展浪潮中披荊斬棘的開拓者、乘風破浪的領航者。今后,中國將與各方積極攜手、互建共融,共同開創更加文明和諧的數字未來。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10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