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無人機總師談未來無人機戰場應用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11日“彩虹-6”無人機
“雙尾蝎”無人機在珠海航展進行空中展示。
靜態展示的“翼龍-3”無人機。
【環球時報赴珠海特派記者 馬俊】編者的話:由于無人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近年幾場局部沖突的經驗教訓,本屆珠海航展上展出了各種類型、不同用途的無人機型號,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反無人機裝備。正所謂“矛盾相克”,未來無人機到底該向哪個方向發展?如何適應未來戰場的需求?《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彩虹”系列無人機總師石文。
如何結合任務需求合理使用無人機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既有高端的“攻擊-11”“彩虹-7”“飛鴻-97A”“天鷹”等隱形無人機亮相,也有強調長續航能力的“翼龍-2/3”和“彩虹-4/5”等中空察打一體無人機,還有突出低成本打擊特性的小型無人機和巡飛彈。到底哪種更適合未來戰場需要呢?
石文表示,無人機相比有人駕駛飛機的本質優勢在于減少人員損失風險、降低使用成本。因此,他認為,在大規模沖突爆發初期,各種先進無人機可以輔助有人駕駛飛機承擔諸如忠誠僚機、防空壓制等任務,但更能發揮無人機作戰效能的場景,其實是沖突中后期,己方在有局部制空權的情況下利用無人機對戰區展開長時間監視,識別敏感目標并進行打擊,以及進行電磁對抗和電磁阻隔作戰。從這個角度而言,并非所有無人機都必須追求隱形等先進特性,而是應該結合任務需求以更合理地使用無人機。
美國《防務新聞》此前曾評論稱,傳統軍事觀念認為,非隱形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生存力差,但俄烏沖突的經驗教訓讓全球軍事分析人士都在重新反思。俄烏沖突初期,即便是擁有相當先進的野戰防空和區域防空能力的俄軍,也沒有能完全阻隔烏軍利用并不先進的TB-2無人機展開打擊。盡管俄烏沖突有其特殊性,但這也足以證明,在遼闊地域進行的大規模沖突中,非隱形無人機依然有很強的生存能力,而且隨著戰事的持續,雙方的主戰裝備不斷損失,防空能力都在持續下降,非隱形無人機的生存條件大為改善。
石文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非隱形無人機大有用武之地。他舉例說,俄烏沖突當前已經演化為一場現代戰爭技術條件下的游擊戰,或者按照美國的說法叫“分布式戰爭”。烏軍利用“海馬斯”火箭炮以小單位規模四處游蕩,根據北約提供的情報對俄軍重要目標實施“打了就走”的戰術。但如果俄軍能合理利用中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對距離前線幾十公里的淺縱深地區進行持續監視,缺乏防空能力保護的“海馬斯”發射車在居高臨下的空中力量面前無所遁形,一旦暴露行蹤就會遭到察打一體無人機發射的導彈攻擊。
石文還強調說,現代戰爭中,交戰雙方首先爭奪的是戰場電磁控制權,通過軟硬手段切斷對手的通信聯絡和指揮鏈,從而使其分散的部隊失去戰場情報來源和統一指揮,“分布式戰爭”也就無從談起。而利用“彩虹-6”等動力強勁、有效載荷大、留空時間長的大型無人機,裝載大功率電磁干擾和壓制設備就可以執行戰場電子壓制任務。“這類大型無人機能為大功率電磁壓制設備提供足夠的電力,可以影響上百公里范圍內的對手通信”。而類似“彩虹-5”這樣的長航時無人機還可以攜帶反輻射導彈或電子偵察設備,進一步壓縮對手電子設備的使用空間。
巡飛彈應該怎么用
隨著俄軍對烏基礎設施發射大量“天竺葵-2”自殺無人機,這類廉價無人機/巡飛彈也成為各國軍事觀察家關注的熱門話題。
石文介紹說,巡飛彈比常規無人機和精確制導炸彈都更為便宜,而且種類眾多,可以根據打擊對象的差別選擇不同的巡飛彈。它結合了無人機和制導炸彈的特性,既能夠像無人機一樣在任務空域長時間巡航并執行多種任務,也能像制導炸彈乃至導彈那樣,迅速抵近并精確打擊敵目標。它可以由現有大部分武器平臺攜帶,裝載-攜行-發射過程簡單,可以射后不管,也可以“人在回路”,采購及勤務成本極低。因此不但軍事強國對巡飛彈越來越重視,同時還吸引著許多科研能力較為落后、空中力量較為薄弱的國家投入研發或尋求采購。
在石文看來,由于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傳統精確制導導彈的成本昂貴,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難以承受,因此低成本的巡飛彈非常適用于中長期的消耗性作戰。事實上,美國最初研制“彈簧刀”巡飛彈的目的之一,也是要降低對“捕食者”無人機掛載的“地獄火”導彈的消耗。巡飛彈既能夠以無人機的采購維護成本,完美取代傳統的前線對地攻擊空中力量;也能夠依托單一母平臺,通過簡單修改設計,達到改變作戰效果、制導方式和攜帶單位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前線火力支援的效率,降低了打擊高價值目標的難度。這一優勢還體現在,巡飛彈本身雷達截面積小,經過簡單的隱形設計,再由滲透單位攜帶,可以輕松獲得比普通彈藥更強的突防能力,顯著提高對手的防御難度。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航天科工集團、航空工業集團等多家防務企業都推出了多類型、不同動力的巡飛彈。石文介紹說,目前彩虹公司也推出了系列化巡飛彈,采用大展弦比滑翔彈翼布局,具有射程遠、突防能力強、滯空時間長等特點。為了適應復雜的現代戰爭,“彩虹”巡飛彈家族擁有25公斤、50公斤、85公斤、150公斤四種類型的巡飛彈,相應作戰半徑從80公里到300公里不等,最大航時從30分鐘(25公斤級)到50分鐘(150公斤級)不等,可攜帶8至40公斤不同類型的戰斗部,基本滿足對敵典型目標的全頻譜打擊需求。
例如由“彩虹-806”無人機改造而來的巡飛彈,它與伊朗“守衛者-136”巡飛彈一樣,都采用飛翼布局,大幅提升了飛行經濟性和隱身性,可以由相對小得多的平臺完成預期戰斗部搭載,且以小成本進行隱身性改裝,顯著降低了己方作戰成本,提升了綜合打擊能力。石文介紹說,這種同時具備低成本和長航時特性的“超級巡飛彈”,相比美國“彈簧刀300”這類留空30分鐘的電動巡飛彈或者留空1-2小時的高速巡飛彈有另類的優勢——它可以長時間在目標區域附近徘徊,壓制威懾時間長,既可以算是一次性的察打無人機,同時也可作為誘餌,還是心理博弈的利器。
石文還表示,巡飛彈還可以與其他無人機搭配使用,作為“低配版的忠誠僚機”,在敵防區外完成抵近偵察、區域封控、即時打擊、遠距引導及毀傷評估,大幅提高無人機生存力,成為遠程打擊效果“倍增器”。例如“彩虹”巡飛彈家族就可以與執行偵察監視任務的無人機進行結合,實現情報共享與數據鏈共通,擁有“A射B導”的分布式作戰能力。此外,“彩虹-817”單兵無人機全重只有850克,“彩虹-4”或者“彩虹-5”無人機使用專用外掛彈艙,可以輕易攜帶上百架這種單兵無人機在靠近敵方目標時投放,能對敵方士兵、非裝甲車輛等實施精確有效打擊。
超廉價無人機有戰場應用前景嗎
俄烏沖突對無人機戰場使用的另一個啟發是,海量的廉價無人機/巡飛彈足以壓倒對手的防空系統。由于防空系統能同時應對的無人機數量有限,無人機群可以以犧牲部分無人機的代價,換取突破對手的防御。而且由于攔截導彈本身的造價遠遠超過被攔截無人機,還會出現“越攔截越虧本”的尷尬處境。
廉價無人機的制造難度并不高,主要部件的銷售也不受控制。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伊朗研制的“見證者-136”自殺無人機依靠小型摩托發動機驅動,配備了簡單的衛星制導芯片,總成本只有幾千美元,因此很容易大批量生產。
但廉價無人機的成本是否還可以進一步降低?還有沒有其他的戰場應用潛力?石文表示,海外的無人機實戰經驗提供了一條關于超廉價無人機的作戰新思路。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大量使用“捕食者”“死神”等察打一體無人機對恐怖組織實施空中打擊,慘痛的經驗教訓讓后者對于出現在天上的任何無人機都高度警惕,“不管天上的無人機到底有沒有攻擊能力,只要它還在天上,恐怖分子就會盡量隱藏起來,避免暴露行蹤引來打擊。”
受此啟發,石文設想是否可以發展一種空中誘騙型無人機,“直接以航模為基礎進行研制,配備小型摩托車發動機、沖壓成型的塑料外殼和簡單的導航芯片,甚至連戰斗部都可以取消,節省載荷重量以增加燃料攜帶量,成本可以低到幾千元人民幣。”
他建議,這種一次性的超廉價無人機和其他無人機一起出動,在突破對手攔截時充當無人機誘餌,提高無人機群的突防成功率;抵達目標上空后,它可以按照預先設置好的路線進行巡邏飛行。“雖然它并沒有實際偵察和攻擊能力,但對手發現頭頂上有無人機長時間盤旋時,必然會心存忌諱,影響活動頻率,這屬于一種低成本的壓制和威懾方法,可起到打擊對手士氣、遲滯對手出動效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