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航天飛行器可以重復使用嗎,哪些可以?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22日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位航天器家族的重要成員——可重復使用空天飛行器
認識“重復使用運載器”
重復使用運載器源自于英文Reusable Launch Vehicle,簡稱RLV,是指基于天地往返技術發展起來,可往返于地面與空間軌道,在軌道間駐留飛行、按需返回地面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行器系統。
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相關技術的探索。經過幾十年發展,主要航天大國和地區已擁有不同程度的重復使用技術儲備,形成了多種典型的重復使用運載器方案。目前,各國在發展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策略上采取更加務實和慎重的態度,近期多以兩級入軌系統為發展重點,同時積極探索單級入軌方案。
重復使用運載器有多種分類方式:
根據入軌級數,可分為多級入軌方案和單級入軌方案:多級入軌方案——采用多級構型,將有效載荷運送至所需近地軌道,按需返回地面,可重復使用的運載器。
單級入軌方案——采用單級構型,將有效載荷運送至所需近地軌道,按需返回地面,可重復使用的運載器。
根據起降方式,可分為垂直起降方案、垂直起飛水平著陸方案、水平起降方案:垂直起降方案——采用長細體構型,火箭動力發動機,垂直起降。
垂直起飛水平著陸方案——采用升力式構型,火箭動力發動機,垂直起飛,水平著陸。
水平起降方案——采用升力式構型,先進動力,水平起降。
根據回收方式,可分為部分重復使用方案和完全重復使用方案:部分重復使用方案——運載器更換部件后可重復使用或部件回收后重復使用。
完全重復使用方案——可完全重復使用的運載器。
其中,火箭發動機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是當前工程應用的首選推進方式。組合動力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正在圍繞組合循環發動機技術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驗驗證。火箭動力兩級入軌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一級,是目前國內外重復使用技術關注的焦點。
我國研究現狀
01.2021年7月16日
我國亞軌道重復使用運載器飛行演示驗證項目于2021年7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起飛,平穩水平著陸在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取得圓滿成功。通過優先發展亞軌道重復使用運載器,可先期構建重復使用進出空間基礎平臺。
02.2022年8月26日
2022年8月26日,由火箭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平穩水平著陸于阿拉善右旗機場,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未來發展
“可重復使用空天飛行器”的一項重要應用就是“太空旅游”。人類發展航天技術,探索浩瀚太空,主要目的是認知太空、利用太空和開發太空。太空移民將極大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是探索太空的重要終極目標之一,而在此之前,首先應該是太空旅游,因為它更可行,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觸手可及。
所以,太空旅游不僅是讓旅游者感受失重、欣賞迤邐太空風光,更重要的是對促進人類大規模進入太空、利用和開發太空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太空旅游運載器示意圖
太空旅游對我們來說并不遙遠,運載器動力系統沿用火箭發動機,起飛階段就像火箭發射一樣,因初速度沒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不能環繞地球飛行。運載器可爬升到距地球約100多公里的亞軌道上,停留約10分鐘后,再依靠慣性像飛機一樣返回地球,水平著陸。整個過程大約30分鐘,全程都按照預定程序,全自動飛行。
太空旅游路線示意圖
整個旅行過程,游客不需要穿宇航服;可以帶手機拍照發朋友圈;像宇航員一樣在艙內飄來飄去體驗失重感;透過窗戶從太空眺望地球;由于運載器本身有糾錯功能,即使指令有誤,也能返回正確軌道,甚至可以體驗一下太空駕駛的樂趣。
太空旅游運載器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