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情報NMT丨 從銅行業的投資邏輯看紫金礦業的危與機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22日紫金礦業的股價經歷了一年的低迷之后,終于在上周掀起了一個小高潮,讓低迷的人氣再次喧鬧起來,紅旗到底還能飄多久和是否已結束震蕩開啟反轉的爭論熱鬧非凡,這便是資源股、周期股的魅力。
紫金礦業是全球礦產資源開發投資一體化龍頭企業,擁有金、銅、鋅資源儲量最多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4.58億元,同比增長20.57%;實現歸母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89.9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20.24億元,同比增長96.71%。盡管公司中報業績亮眼,但中報前后的股價波瀾不驚,仍舊維持區間震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投資者對紫金礦業的預期(特別是新能源)出現了巨大分歧。
成也銅價、敗也銅價
資源型企業的股價上漲源于產品的漲價和產品產量增加。隨著地緣政治沖突和全球資源競爭加劇,資源股從中長期來看仍具有配置優勢。對于整體板塊而言,估值的提升源于產品的漲價或漲價預期。對于有色金屬板塊而言,板塊上漲的根源為金屬價格的上漲。
資源股一旦啟動起來,勢如破竹。最近一周乃至最近一月,銅價大幅上漲帶動了紫金礦業股價快速突破上行。隨著塞爾維亞佩吉金礦上帶礦、卡莫阿-卡庫拉銅礦、西藏巨龍銅礦等重點項目的順利投產,公司銅、金產量有明顯的提升;前三季度公司礦產金銅鋅銀精礦產量分別同比+18.94%、+54.98%、+4.83%、+20.84%;冶煉加工貿易金/銅/鋅產量分別同比+1.76%/+13.14%/-1.80%。金屬銅無論是在產量增幅還是冶煉增幅位居首位,最近一段時間金屬銅期貨價格突破箱體向上帶動紫金礦業股價快速上行就容易理解了。同理,銅價低迷的時候,無論是對于上市公司的市值,還是股民來說,都是相當痛苦的。
最近幾年,紫金礦業所受的質疑在于增長空間,盡管在金、銅等金屬上占據相對優勢,但在新能源市場的乏善可陳讓其廣受質疑,嚴重限制了紫金礦業的想象空間。
擁抱鋰礦,似慢實快
股市流傳著一句話“別人挖不了的我能挖,別人挖了的不賺錢的我能賺”,把紫金礦業比作是低成本高效創新變現機器。近兩年以來,新能源車毫無征兆地突然爆發,讓平靜的資源股快速走向分化,紫金礦業的擁躉們迅速轉向“鋰”概念,紫金礦業等傳統資源股面臨被拋棄的命運,這在股價上反應的非常真實。都說船大掉頭難,但紫金礦業是個例外,這便是紫金礦業的決斷力,盡管出發晚,但一旦看準機會,便會全力以赴。看似一場掉隊危機,沒想到又打開了第二增長曲線。
公司于新能源礦種已形成“兩湖一礦”布局,已基本完成鋰板塊的布局,開始向新能源轉型。目前紫金礦業整體碳酸鋰當量資源量已超過1000萬噸,阿根廷3Q鹽湖鋰礦項目總資源量約756.5萬噸LCE,包含高品位資源量184.5萬噸LCE(預計2023年底前建成投產);西藏拉果措鹽湖鋰礦項目保有資源量214萬噸LCE(2025年可望年產碳酸鋰5萬噸以上);湖南道縣湘源鋰多金屬礦初步規劃按1000萬噸/年建設礦山,年產鋰云母漢碳酸鋰當量6-7萬噸(率先重啟30萬噸/年采選系統)。
此外,福大紫金氨氫能源工業化提速,磷酸鐵鋰、電解銅箔、高性能銅合金等項目建設加快;紫金鋰業擬與億緯鋰能、瑞福鋰業合資分期建設年產9萬噸鋰鹽項目。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強力深入布局,我們不但看到了紫金礦業的執行力,也看到了其轉型新能源的決心,這些無疑讓投資者吃下了定心丸。
紫金礦業整體碳酸鋰當量資源量已超千萬噸,躍居全球主要鋰企資源量的前十位,遠景規劃碳酸鋰當量年產能亦在15萬噸以上。與此同時,比亞迪和廣汽等國內傳統車企完成了對蔚小理等造車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逆襲,快速放量在即。隨著新能源車的快速放量,掌握大量鋰礦儲備的企業可以快速搭上新能源快車行穩致遠。而這趟恰逢其時的順風車,將進一步拓展紫金礦業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