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中的運動健將”!奧地利SK-105輕型坦克,火力兇猛跑的飛快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25日【軍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當二戰結束后,自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后喪失了獨立自主權的奧地利國防力量重獲新生,并在經歷一系列改革后重新成為了一個國家的強力武裝部門。但在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其陸軍裝甲部隊雖然紙面上擁有200余輛中型坦克和150輛輕型坦克,但基本上來自盟軍方面的援助,中型坦克以美制M47霞飛為主,而輕型坦克除了法制AMX-13外,還有一些美制M41、M24,以及英國人用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改裝而來的御夫座坦克。為了盡快實現本國坦克的升級計劃,奧地利隨后開啟了戰車的國產化進程,而這也正是本文的主角SK-105誕生的背景。
▲美制M41坦克
在1956年,奧地利的索雷沃克公司(Saurer Werk)完成了首輛裝甲運兵車的設計工作,并于1961年將其投產,新型裝甲車被命名為Saurer 4K4FA。1967年,奧地利陸軍在進行一番斟酌后,最終決定以法制AMX-13輕型坦克為基礎進行升級改造,為了提升火力,新型坦克計劃采用一門105mm口徑火炮替代原車的75mm火炮,由于在當時找不到合適的國產化坦克底盤,于是4K4FA的底盤就被因陋就簡地納入了考慮范圍。在進行一番改動后,新式坦克于1967年開始批量生產,并被命名為SK-105,綽號胸甲騎兵(Kürassier),這是中世紀的一種著名的重裝騎兵單位,也能看得出奧地利對這款坦克寄予厚望。
▲Saurer 4K4FA運兵車
▲AMX-13坦克
由于是從法制AMX-13升級改進而來,因此SK-105在很多設計上也借鑒了老大哥的方案,該坦克采用了從法制FL-12升級而來的FL-12OS型搖擺式炮塔,高低機和方向機采用液壓驅動,主炮為一門法制CN-105-57型105mm口徑線膛炮,采用彈夾式輸彈機供彈,最高射速可達12發/分。但由于坦克體積的原因,含彈夾內裝填的彈藥,SK-105共可攜帶32發炮彈。早期型的SK-105在打光彈夾內的炮彈后需要車組成員冒著炮火將身子探出進行裝填工作,隨后這一缺陷被A2型改進型號進行了修正,除此之外,技術人員還為A2型加裝了火炮雙向穩定器,以實現行進時精確射擊。
▲裝備CN-105-57線膛炮的SK-105A2型坦克
盡管SK-105的主炮火力可以有效擊穿包括蘇聯T-54/55在內的同時代大部分主戰坦克,但由于是從運兵車改進而來,其防護能力卻較為薄弱,其正面只能抵擋20mm小口徑炮彈的直射,而側面也只能勉強抵御輕武器的射擊。盡管在后期進行了正面防護性強化,但是依舊只能抵擋35mm的炮彈打擊。這種火力和防護極度不平衡的設計只能依靠坦克的機動性進行彌補,得益于一臺后置的斯泰爾公司生產的7FA型6缸柴油機提供的320馬力的澎湃動力,該坦克的最高行駛速度可達70公里/小時。
而針對奧地利多山地的特點,該坦克的爬坡能力也非常優秀,可有效適應阿爾卑斯山區的地貌特征。在實際測試中,SK-105可以有效翻越75°的斜坡,適應40°的側坡,并可以正常跨過0.8m的垂直臺階或2.4m寬的壕溝。由于體積較小,同AMX-13類似,作為一款輕型坦克的SK-105可以藉由C130大力神運輸機進行遠程投送,因此特別適合空降部隊快速部署.
自1971年量產后,在長達數十年的服役歷程中,SK-105的總產量超過了700輛,除卻奧地利陸軍自用的285輛(133輛A1型和152輛A2型)以外,其余坦克均被用作出口對重型裝備沒有過高需求的非洲和南美地區國家,其中包括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突尼斯、摩洛哥以及博茨瓦納等。而阿根廷的采購數量最多,共計118輛,在2005年完成現代化改裝后,這些坦克被阿根廷人冠以“巴塔戈”(Patagón)的綽號繼續服役。
▲2008年5月,阿根廷陸軍展覽會上的“巴塔戈”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