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殲15戰機生產線公開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1月25日這兩天,“飛鯊”殲15頻登熱搜榜。
10年來,殲15從“岸基”到“艦基”。背后有無數人為之奮斗,今天我們一起,探訪中國戰機的搖籃,揭秘殲擊機生產線。
殲15“飛鯊”,誕生于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飛也被譽為“中國殲擊機搖籃”。
一架戰機的誕生,先要經過設計、圖紙、制造,零件生產、部裝、總裝這幾道工序,在生產線上,最先進行的是零件生產。
數控加工廠被稱為零件生產的橋頭堡,是飛機大型鈦合金、鋁合金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對飛機框架結構進行零件加工,這個看似普通的廠房里,匯聚了各類先進的數控設備,最優秀的工藝技術團隊和生產管理團隊。
另一個零件生產廠是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它是一個集復合材料零件成型工裝設計,工藝設計、制造控制表面維護。為一體的綜合生產車間,有了先進的復合材料,可實現飛機減重25%至30%。在這里,專業工人用“手工鋪疊技術”,碳纖維原料做零件。碳纖維原料重量輕,它的占比越大飛機越輕,載重量越大。
等所有零件都準備齊全后,就進入了組裝程序。在部件裝配廠,要對戰機進行部件組裝、機身加工等。上萬個零件在這里組裝成部件,由于生產加工聲音很大,工人在生產時需要佩戴耳塞、耳包。
組裝結束后,這些部件將發往總裝廠。總裝廠裝配后,殲擊機就生產出來了,再進入試飛站機庫等待調試試飛,并進行涂裝。殲15尾翼上的大鯊魚,就是在這里噴涂上去的,整裝待發的戰機試飛成功后,就將沖入云霄,守衛祖國的藍天。
為默默奉獻的航空人點贊!
殲15戰機,在航母上滑躍起飛。10年前,我們認識了航母style這個動作,但你知道嗎?這個動作,其實不是給飛行員看的。
張乃剛,遼寧艦航空保障部門區隊長。28年前,他加入海軍航空兵部隊,那時飛機還是從陸地上起飛的。“穿著海軍的衣服卻干著空軍的活”,“要看海、要在海上放飛我們的戰機”。成為張乃剛這一代海軍航空兵,最堅定、最迫切的夢想。
隨著遼寧艦的入列,這位海軍老兵終于圓夢了,在海上在航母上放飛“飛鯊”。
張乃剛介紹,原來航母style這個動作,并不是做給飛行員看的。而是做給起飛站操作員看的,“當我們看到這個手勢,說明飛機已經達到了最大推力,具備了起飛的條件。然后我們放下止動輪擋,“飛鯊’就是這么起飛的”。
10年間,更多年輕的飛行員與“飛鯊”一道,從張乃剛的面前呼嘯而過。
而在他的身后,更多的艦艇也破浪而來,與遼寧艦組成鋼鐵艦陣。
張乃剛說:“萬噸大驅、各型新型驅護艦,補給艦,包括水下潛艇。都是我們編隊的一員,以前我們的目標是能飛,現在我們的目標是能戰”。
為人民海軍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