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造中跨越,殲15艦載機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01日這是中國第一款艦載戰斗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役的先進艦載機之一。殲15“飛鯊”艦載戰斗機,為了弄明白它為何如此先進,今天我們來到一處神秘的地方,來了解“飛鯊”背后的故事。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航空工業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回信。信中說,你們以羅陽同志為榜樣,扎根航空裝備研制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攜手拼搏奉獻,這種團結奮斗的精神非常可貴。
而羅陽同志犧牲時,參與的重點項目,就是我國第一代艦載機——殲15“飛鯊”。
在遼寧省中部的沈陽,這里有兩個著名的與飛機有關的單位,一個是航空工業沈陽所,另一個是航空工業沈飛。航空工業沈陽所是新中國最早組建的飛機設計研究所,有40余型號戰機作為主力機種裝備海空軍部隊。
航空工業沈飛被稱為“中國殲擊機搖籃”,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殲擊機制造基地。一架架艦載機在它們的聯合下組裝下線,交付部隊。
殲15是目前人民海軍艦載機部隊中,最先進的一款飛機,也是世界上先進的艦載機之一。因擁有出色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以及強大空戰能力,得名“飛鯊”。
和陸基飛機相比,艦載機的設計要復雜很多。針對殲15艦載機,為了能夠保證它在甲板上安全地著陸,在設計方面也有很多特別之處。
“為了實現艦載機在航母上安全地起降和艦面使用,我們對整個飛機的氣動布局進行了重新設計,增加了前翼,再就是它的機翼面積也相對于陸基飛機要大一些。
在機翼的后邊,我們設計了一套特殊的增升裝置,它的作用就是使飛機具備良好的低速下的升力特性。
為了實現艦載機在艦面停放的時候占用空間小,它的機翼都是可以折疊的。最前方的空速管,還有最后端的尾錐,也可以向下折疊,這樣也減少了它占用的縱向空間。發動機也是經過特殊設計的,推力比陸基要大一些,適應艦上短跑道滑躍起飛需求。
另外,為了實現在航母上安全地攔阻著陸,在后機身增加了一套攔阻鉤的系統。為了適應艦載機的著艦沖擊,艦載機的起落架跟陸基飛機相比,要加強一些,外觀上看要粗一些。在起落架上我們也設置了幾個系留環,它的作用就是艦載機在艦面的時候,通過系留索連接到系留環,和航母甲板有一個系留座,這樣綁緊,用于不同海況下艦上的安全系留。這些都是為了適應艦載機艦上起降使用而增加的一些特殊設計工作。”
航空工業沈陽所高級工程師 張勇
此外,殲15還配備了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和飛控系統,具有優秀的飛行性能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它可以在攻擊陸上目標與攻擊空中目標之間自由轉換。
“衡量一個飛機它的性能也好,效能也好,最終還是要全面地去考慮。殲15飛機是中國第一型艦載戰斗機,它的作戰能力來說,應該和三代機是相當的。從它的飛行性能來說,在艦載機里邊也是和三代機的水平是相當的。”
航空工業沈陽所首席專家 王永慶
進入21世紀后,按照國家發展航母裝備的整體部署,中國海軍組織開展了航母艦載戰斗機的論證工作。航空工業提出了在現有戰斗機基礎上,討論適合艦載戰斗機的最優方案。要求該機在航母編隊或其他指揮所統一指揮下遂行空中攻防作戰,奪取局部海域制空權和制海權。
航空工業沈陽所和航空工業沈飛決定要自主研發制造世界一流的主力艦載戰斗機。但艦載機需要在比較艱難的環境中執行任務,所以對設計和制造指標要求極高。
“下決心開始干殲15的時候,當時無論是機關還是航空工業都有一個想法,就是將來我們的航空武器裝備,應該成立國家隊,各個參研單位都應該聯合起來干這件事。飛機里邊的各個系統由相應的承制單位去研制生產。”
航空工業沈陽所首席專家 王永慶
在殲15的眾多零部件當中,有一個零部件看似普通,但是它的作用卻至關重要。當艦載機快速地降落在航母上的時候,這個零部件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是攔阻鉤。攔阻鉤看似雖小,但是對它的強度要求卻非常之高。
艦載機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極短的起降距離,尤其是降落時,飛行員要以240千米的時速著艦,并在不到百米的距離上安全停下來,秘密就在機尾不到兩米長的尾鉤上。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飛機在動,航母也在動,在動的飛機要鉤到在動的航母上,這個過程其實是很復雜的。我們自己稱這個攔阻鉤是收得上、放得下;擺得正、鉤得住;砸不爛、磨不壞。就像我們說高空墜物很危險,因為它從天上掉下來,砸地上這個勁非常大,攔阻鉤放下來砸到地上,這個瞬間,砸得也很大。但是砸這么大的勁,還不能砸壞了,還得鉤上索。鉤上索之后還不能把索給弄壞了,這個件就要設計得非常結實,然后還要考慮磨損等各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來研究和確認的。”
航空工業沈陽所高級工程師 朱琳
攔阻鉤看上去好像尺寸不是很大,但是它承受了非常大的攔阻過程中的載荷。因為要保證讓飛機在一個很短的距離內制動,它大概需要一個人的重量。而攔阻鉤的鉤頭是主要起作用的位置。
“攔阻鉤的鉤頭,主要是用來在攔阻的時候鉤索,在攔阻的時候,攔阻鉤會從這個位置先放下來,這個是屬于攔阻鉤的收上位置。它放下以后通過攔阻鉤的形面,勾住攔阻索,讓飛機在短距離內停下來。這個過程中,它會打到地面上,要不然的話它可能就會鉤不到索。攔阻鉤鉤頭的寬度是特殊設計過的一個形面,保證攔阻索最后落在這個形面上,然后形面勾住攔阻索以后,讓攔阻索完全落在形面的范圍內,要保證攔阻索鉤上,但是又不能鉤多,鉤上后還要保證飛機攔阻停下來以后,攔阻索很容易地讓它再脫落出來。攔阻鉤上面的圖案噴涂的顏色交叉著噴,是為了讓它更醒目,這樣在天上攔阻鉤放下或者收上,地面的工作人員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
航空工業沈陽所高級工程師 朱琳
殲15區別于陸基戰斗機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能進行“伙伴式加油”。也就是加油機通常由另一架殲15艦載機來擔任。
在“伙伴加油”中兩架飛機加受油時遇到的情況會更為復雜。這就需要飛行員長期刻苦的訓練,需要兩架飛機的高度配合,也需要殲15具有出色的飛行控制能力。
“艦載機的著艦方式和陸基不一樣,艦載機是無‘平飄’著艦,就是我是按照一個規定的,相當于是一個直線的軌跡下滑,然后直接落在甲板上。而陸基飛機的降落方式則完全不同,陸基飛機在沿下劃線降落時,飛機在接近跑道時駕駛員會緩慢拉起飛機。所以你會看到,陸基飛機降落時一般都是后輪觸地后,飛機在經過短暫的滑行,前輪才緩慢觸地。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對機體和起落架的沖擊。”
航空工業沈陽所首席專家 王永慶
多層面的配合與協作,高度專業化的設計,以及非凡的制造工藝,造就了殲15這一杰作。機翼的設計就是最好的證明。
“眾所周知,航母為了搭載更多的艦載機,需要飛機去盡量縮小它的體積和尺寸。但是對于艦載機而言,由于它需要有折疊功能,整體的力傳遞變成了固定翼與折疊翼相互連接的幾個交點。這么大的載荷,要通過這個交點向機身傳遞的話,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對每一個交點的設計難度都非常大。在機翼折疊的作動方面,我們通過仿真和實驗去摸索,機翼帶載荷去折疊過程中它的力學特性,從而根據力學特性設計出了合理的并且能夠在狹小空間中放置的折疊機構,成功實現了艦載機機翼折疊。”
航空工業沈陽所工程師 閆雨哲
2012年11月23日9時03分,海軍飛行員戴明盟駕駛殲15艦載機降低高度,調整姿態,對準艦尾,以240千米的時速俯沖下來。戰機的尾鉤精確地咬住第二道攔阻索。驗證了殲15的整機設計非常成功。
“當然我很激動了,方方面面的人為了這一天,他們都付出了很多,我想這一天也算是一個階段吧,也算是一個好的結果。我們都很高興。”
時任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 戴明盟
為了殲15飛機的安全起降,有許多航空人付出了艱辛努力,甚至是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其中就包括殲15研制現場總指揮,原航空工業沈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
2012年11月23日,殲15艦載機首次完成在遼寧艦上起降試驗。11月25日,隨艦一起返回的羅陽,在剛剛下船兩小時后,因積勞成疾,突發疾病,猝然離世。
之后,航空工業以“羅陽青年突擊隊”為載體,組織廣大青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學羅陽、做先鋒。讓青春在建設航空強國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芒,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在促進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
“面對任何敵人,我們的裝備,不怕的。”
——航空工業沈陽所首席專家 王永慶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羅陽精神的踐行者,也是羅陽精神的受益者。我覺得羅陽精神他就像燈塔一樣,指引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航空青年奮發向上。新機科研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創新也必然存在著風險。憑借科研人員堅定地摸索改進之路,飛鯊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成長,以高水平姿態橫空出世。”
——航空工業沈陽所 班瑞陽
“當看到塑像上羅總那堅毅的眼神,深感我們青年一代責任重大,‘羅陽精神’永遠是我們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不竭動力。羅陽烈士的未竟事業永遠是我們砥礪奮進的光榮追求。”
——航空工業沈飛 計策
“飛機安全在我的眼里是排在第一的。我們有一句話是,我們一手托著國家財產,一手托著戰友生命。”
——航空工業沈飛 孫楠
殲15取得成功是必然的,它配備了最新一代的雷達系統,可掛載多種武器,并有超強的機身結構,這些凝聚了航空工業幾十年的研發成果。
今天, 殲15仍在持續改進,以便擁有最強的作戰能力。它猶如剛剛升起的太陽,耀眼奪目,畢竟它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