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航標指引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02日十年前,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懷著對航空特殊的熱愛與期待來到珠海。回顧這十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祖國的航空事業,是靠一代代航空人拼搏奮進、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的精神換來的。這其中不乏像羅陽同志這樣的英雄,為科技強國、航空強國而奉獻。
2012年,我入職航空工業華南公司。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一腔熱血,想著在學校也學過很多專業知識,有一定基礎,在工作上各方面都勇于表現自己。那時接到的任務是組裝首次參加航展的三架西銳飛機,由于業務不熟練犯了不少錯誤,還好被老師傅教導及時糾正,最終保障完成了西銳飛機的航展表演。
剛進入航空工業,對于航空精神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直到2012年11月25日,傳來了羅陽因過度勞累不幸辭世的消息。這個消息讓剛剛踏上航空路的我對航空、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此后,我開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充實自己的理論基礎,因為我們公司也有一個大飛機的夢——大飛機三兄弟之一的“鯤龍”AG600。2015年,我們的AG600 開始總裝制造,作為一名機務工作者,日常的任務就是維護飛機、做好定檢、保障好每一次飛行。整個機務團隊從制造環節開始介入,了解飛機制造的每個細節;從大部件對接,到各系統部件安裝,再到各系統通電檢查/功能檢查、測試改裝及調試、機上地面試驗和全機共振試驗等工作。
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全公司為了理想夜以繼日地工作。忙碌的現場、奮力拼搏的氛圍中,我被大家航空報國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2017年2月春節剛過,我們團隊就開始了AG600燃油試驗,10個人的機務團隊在8天8夜里,不知疲倦。累了就在車里瞇會兒,半小時后換下機翼上加油的同事。比起機翼上的加油工作,更難的就是油箱的清潔。需要全程穿戴防護服、防毒面具、防爆手電,即使防護到位也還是非常危險。在密閉空間里工作,十幾分鐘就得換一波人。經過大家的通力協作、密切配合,最終整個機務團隊不負眾望完成了燃油試驗。
此后,我們又完成了一系列地面試驗,從首次試車成功到首次低速滑行,從高速滑行再到首飛準備。2017年12月24日“鯤龍”AG600成功首飛,那天我看見很多人紅了眼眶,首飛的成功是研制全線、是整個機務團隊用夜以繼日的努力換來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羅陽,想起了“飛鯊”首飛成功時,被鏡頭短暫記錄下的他。
后續我們又完成了水上首飛、海上首飛,完成了一次次異地科研試飛,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次次試飛的安全保障。
研發團隊為了型號常年加班加點、總裝制造團隊也是三班倒,努力推動著型號往前走。試飛保障團隊更是遠離父母親人,常年異地試飛保障,最久的時候連續九個月在外地保障飛行,疫情期間更是成為最美“逆行者”,為了不落下任務節點,17小時的長途大巴趕往目的地,啟動科研試飛。這幾年覺得虧欠最多的就是家人,“鯤龍”總裝下線當天,女兒出生。她是伴著“鯤龍”成長的,但卻少了我的陪伴,我老婆常說,你陪“鯤龍”過了一個個生日,卻沒有陪女兒過一個生日。
羅陽精神、航空報國精神鼓舞我前進,讓我從一名機械員成長為機械師,成為能帶領團隊完成AG600M各節點任務的機務骨干。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將帶領團隊完成公司型號研制任務,為航空強國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