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鋁新品種系列一:資源為王?亟待一場變革!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06日2022年是我國有色金屬期貨衍生品市場建立的第30年,有關方面加快推動工業硅、氧化鋁等新品種上市工作,力圖促進期現結合,提升和滿足實體企業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的能力。在近年來金融資產在實體經濟亂局困局變局中價格波動加大,期貨衍生品市場的“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功能愈發凸顯的背景下,國信期貨有色研發團隊針對新品種推出一系列新品種行業相關專題報告,系統分析梳理行業新特點。
隨著我國有機硅、多晶硅技術的顯著進步,市場規模大幅增長,到2021年有機硅占工業硅下游消費需求37.9%,多晶硅占31.3%。汽車行業由于基數增大,對鋁合金需求增長放緩,工業硅需求增長將主要來自于有機硅、多晶硅。目前光伏行業需求高速增長,多晶硅產業對工業硅需求量不斷攀升,到2022年底多晶硅將有可能超越有機硅成為國內工業硅第一大需求領域,多晶硅產業鏈的供需情況變化對工業硅基本面研究有重要影響。本文將對多晶硅產業鏈各環節的供需、價格、利潤等情況逐個拆解,總結多晶硅產業鏈特點,判斷其價格走勢,深化工業硅下游需求研究。
01資源稟賦:我國鋁土礦資源稟賦不足,對海外優質資源依賴度較高
我國作為全球鋁產業鏈的產銷大國,在上游資源品鋁土礦方面嚴重依賴海外資源進口不足,鋁土礦是指工業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鋁石、一水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是生產氧化鋁最主要的原料,更下游被廣泛應用于金屬鋁領域。目前我國鋁土礦人均儲量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10,且貧礦多富礦少,生產成本較高。數據顯示,若假設以中國全年電解鋁產量4100萬噸取整來作為估算基準,則相應上游需消耗鋁土礦總量約2億噸,其中預計我國進口鋁土礦超過1億噸,進口資源依賴度高達50%以上。
從世界鋁土礦資源稟賦來看,非洲幾內亞地區資源儲量在中資勘探推動下增至74億噸以上,后來居上牢牢把住世界第一,在世界總儲量比重升至36%以上,其后的為澳大利亞、巴西、越南、牙買加和印度尼西亞,中國的鋁土礦儲量僅占全球3%,位居世界第七,與我國世界第一的需求形成鮮明反差,因此如何牢牢守住與非洲幾內亞這一鋁土礦資源主產區形成貿易走廊,是中國鋁產業鏈上游未來幾年的核心要點。
從世界鋁土礦產量來說,產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幾內亞和中國,三者產量在全球比重分別為 30%、23%和 16%,合計占比達 70%左右。就全球鋁土礦主產國的資源特點來看,排名第一的幾內亞鋁土礦資源量大質優,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單個礦床規模較大,可露天開采,開采出的礦石易于下游的加工冶煉,成為近年來鋁行業的焦點。澳大利亞擁有昆士蘭北部和西澳達令山脈兩大世界級鋁土礦礦藏地,資源豐富但對外貿易關系近年來出現惡化。而越南、印尼鋁土礦資源同樣豐富,但近年來環保和資源保護主義抬頭明顯,一定程度限制資源對外出口。中國90%以上的礦石為貧礦,主要資源分布在貴州、山西、河南等地,由于我國鋁土礦資源稟賦小而弱,加之主要產區的長期過度開采,導致國產鋁土礦的開采難度和成本均不斷提高,礦山被限制開采,使本就不富足的資源儲量更加無法滿足下游生產的需求。
整體來看,由于我國資源稟賦不足,國產鋁土礦的產量增量潛力已非常有限,近年來,國產鋁土礦出現短缺局面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優質進口礦石,國內外礦石形成顯著競爭博弈關系。
02資源貿易:中國幾內亞貿易走廊下,凸顯多元化安全性問題
近年來,面對我國鋁資源供應能力日益疲軟的嚴峻形勢,在海外抓牢鋁土礦資源進口渠道已成為鋁行業的普遍共識,而非洲幾內亞共和國已成為我國鋁土礦進口的最主要資源供應地。數據顯示,近年國際鋁土礦進出口情況看,中國近年來對進口鋁土礦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2022年我國鋁土礦進口量各月基本高于往年同期,進口量位于較高水平,未來或形成不同來源國(幾內亞、澳洲、印尼)和不同資源形態間(鋁土礦、氧化鋁、其他含鋁資源品)的競爭關系。
數據顯示,在我國鋁土礦進口來源國上幾內亞、澳大利亞和印尼位列前三,2021年我國鋁土礦凈進口量為 10738 萬噸,其中從幾內亞、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鋁土礦數量分別為 5481 萬噸、3408 萬噸和 1781 萬噸,占比分別為 51%、32%和 16%,三國鋁土占我國進口總量99%左右,可謂“三國爭霸”。
從國際貿易流變化趨勢看,印尼曾是中國最大的鋁土礦進口來源國,但在印尼當地的保護政策下,我國從印尼的進口量逐漸降低,轉而開發非洲國家幾內亞的豐富鋁土礦資源。幾內亞的鋁土礦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成為各國鋁企必爭之地。目前中國超過十家的大型礦企布局非洲幾內亞開采鋁土礦,數量幾乎是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而幾內亞出口中國鋁土礦已形成貿易走廊,但未來也存在依賴度過高問題。
從資源貿易的威脅來看,目前中國在海外的鋁土礦權益資源量90%集中于幾內亞,然而幾內亞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相關的生產、運輸設施還需要外資未來數年繼續增加開采投資下,然而當地政局的不穩定性常常會威脅到資源供應和未來投資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幾內亞位于非洲,與中國貿易海運線路長,進口礦價格受海運費的浮動影響較大,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雖運距較近,但當地人力成本較高,疊加國際因素的多變性,因而無法成為我國進口礦石的最優選擇。就未來貿易流變化趨勢來看,資源過度集中易受到威脅,考慮到海外貿易貿易安全性和穩定性,未來需打造穩定多元化的鋁土礦資源進口渠道。
從國際氧化鋁貿易流向來看,雖然我國氧化鋁在全球產能產量占比第一,但受生產成本、價格、運輸、產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國氧化鋁仍以凈進口為主,2021年澳大利亞為我國最主要的氧化鋁進口國,占進口總量的66%,其次為哈薩克斯坦和印尼。此外,受國際環境因素影響,氧化鋁進出口量會出現較大波動。例如,2018年海外氧化鋁企業巨頭挪威海德魯被迫停產與2022年則是受到俄烏沖突影響下,,我國氧化鋁月度少量呈現凈出口,但多數時期內維持凈進口。
小結來說,中國鋁土礦進口依賴度高的局面仍將持續,然國際地緣危機與資源民粹主義使鋁土礦貿易不確定的威脅,未來還需要尋求鋁土礦進口來源國的多樣性,以應對資源來源過于集中所帶來的威脅,此外中國進口鋁土礦還是進口氧化鋁也面臨選擇。
03中國氧化鋁:惡性競爭產能閑置,氧化鋁過剩亟待變革
除了大量進口鋁土礦資源帶動國內氧化鋁產能建立以外,我國也大量進口氧化鋁用于補充國內所需。作為全球氧化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氧化鋁產能和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受限于資源稟賦較弱,呈現大而強,氧化鋁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赤泥再利用問題懸而未決,氧化鋁作為上游鋁土礦和下游電解鋁之間承上啟下的加工原料,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其相關產業鏈較為單一,95%左右用于冶煉電解鋁的原料,另有不到5%用于建陶耐火材料等用途。
從氧化鋁的生產工藝來看,目前全球90%的鋁業公司都在使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過程中,每生產1噸氧化鋁,消耗鋁土礦2.1-2.7噸,燒堿0.12-0.14噸,煤炭0.3-0.5噸,石灰0.2-0.9噸,1.95噸氧化鋁可生產1噸電解鋁,使用不同品位的鋁土礦會影響燒堿和煤炭用量導致用礦成本的差異。
從全球氧化鋁產能產量變化來看,目前中國氧化鋁產能產量牢牢占據世界第一,2021年已達到7747.50萬噸,占全球氧化鋁總產量的44%,且年產量保持增長。從產能建設來看,2012年至今十年我國氧化鋁總產能自5519萬噸增至9702萬噸,十年間產能增長75%左右,然而盲目不科學的競爭發展,造成目前氧化鋁產能過剩情況較為嚴峻,在產產能僅為8170萬噸,2021年已達到7747.50萬噸,占全球氧化鋁總產量的44%,且年產量總體呈增長態勢。開工率及產能平均利用率僅為80%附近,同時我國還有大類新增氧化鋁正投產加劇行業競爭,新增產能多集中于有港口優勢的廣西地區,氧化鋁產能從內陸向沿海地區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加強。相較于未來5-10年將被牢牢限定在4500萬噸的電解鋁產能天花板相比,可以預見我國氧化鋁產能區域嚴重過剩,亟待一場變革重塑氧化鋁市場健康發展。
小結: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各項環保政策的落地,傳統氧化鋁生產企業將產能向具有清潔能源、能耗優勢的地區轉移,大部分新建產能也多落地于西南、沿海地區,以期通過低成本擴張氧化鋁產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疊加供需面的影響,氧化鋁企業正在經歷一番行業的淘汰洗牌。
04成本利潤:生產虧損成本居高,企業亟待風險管理加速轉型
從氧化鋁生產的成本來看,2022年二三季度期間,我國氧化鋁成本維持在3000元/噸附近穩定運行,進入四季度,我國氧化鋁行業2022年10月份含稅加權成本小幅增至3050.18元/噸,氧化鋁的生產成本主要由礦石成本、燒堿成本以及能源成本構成,這三者約占總成本的76%,其中鋁土礦和能源成本占主導。
從氧化鋁行業產能盈虧來看,2022年10月中國氧化鋁行業平均虧損虧損221.51元/噸,分區域來看,我國山東、山西、河南、廣西和貴州五大重點監測區域中全線虧損狀態。根據卓創資訊調研小時,2022年氧化鋁市場關鍵的影響因素依舊在于氧化鋁市場的供需狀況、氧化鋁成本狀況以及電解鋁產能運行狀況。
目前,國內外鋁土礦價格供應偏緊,發電等能源成本則繼續上漲,而燒堿存在下行空間,預計后期氧化鋁生產成本維持相對高位下行空間有限。而氧化鋁供應層面上,盡管當前多數國內生產企業陷入虧損狀態,但由于即將進入11月長單洽談季,多數氧化鋁企業維持生產狀態,市場供應短期變動不大,整體而言,11月份受成本因素制約,氧化鋁價格或將以偏弱震蕩為主,但下行空間有限。綜合而言,但11月份氧化鋁價格穩中偏弱,預計行業虧損狀態持續。
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各項環保政策的落地,傳統氧化鋁生產企業將產能向具有清潔能源、能耗優勢的地區轉移,大部分新建產能也多落地于西南、沿海地區,以期通過低成本擴張氧化鋁產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疊加供需面的影響,氧化鋁企業正在經歷一番行業的淘汰洗牌。
隨著原料成本的波動以及氧化鋁產能過剩對價格的壓制,近年來我國氧化鋁行業的利潤空間正在被擠壓,特別是高成本產能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擠壓。根據SMM的數據和測算,今年8月開始氧化鋁價格一路下跌,山東地區部分氧化鋁廠已經處于了盈虧平衡線附近,山西地區基本95%的氧化鋁廠也陷入了虧損狀態,企業已經采取減停產措施,以避免虧損持續擴大。由此可見,在這種情況下,高成本地區的氧化鋁企業在微利重壓下不得不減產、停產以控制虧損,甚至就此退出氧化鋁市場。新舊產能的逐步替換,低能耗、低成本、更大規模的企業逐步淘汰掉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的企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總體來說,國內氧化鋁供過于求,價格壓制下行業利潤空間有限,再加上國家相關環保政策的實施以及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推動了氧化鋁行業的洗牌。而氧化鋁期貨、期權的上市或成為加速變革催化劑,幫助市場發現價格和風險管理同時,推動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