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院輸運模型比較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07日近期,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英遜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完成的綜述性文章《中能重離子碰撞的輸運模型比較研究》發表于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的國際頂級期刊《粒子物理與核物理進展》上,期刊影響因子為12.425。文章第一作者為德國教授Hermann Wolter,來自國內外的50余位學者共同參與完成。文章系統介紹了當前國際上各類知名的輸運模型及其最新進展,被國際同行評價為未來輸運理論模型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對于促進輸運理論研究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
輸運模型是基于輸運理論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描述所研究系統中物質輸運、動量轉移、能量耗散等多種非平衡的物理現象,是研究重離子碰撞的重要理論。其可靠性不僅對通過重離子碰撞來理解原子核的反應機制、核物質在高溫高密下的性質以及有效核力的適用范圍等具有重要意義,還對利用輸運模型研究重離子輻射效應、輻射防護與設計具有重要價值。而要提高模型的預測能力及其獲取物理量的可靠性,必須明確現有理論模型的可靠性、適用范圍等,以對輸運模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為共同探索并解決模型差異問題,從而提高模型的可靠性,由中國、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的40多家單位專家組成的國際輸運理論組,開展了輸運模型比較研究。自2009年開始,張英遜即作為組內核心成員參與到該國際合作中,有力推動了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理論組已經對模型中平均場處理、碰撞項處理等兩個核心模塊給出了推薦的解決方案,并在物理學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物理評論C》上陸續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模型比較的重要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