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發布《非洲核技術和氣候適應》報告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12日2022年11月9日,在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于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期間(2022年11月6—2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非洲核技術和氣候適應》報告,介紹了核科學技術為非洲適應氣候變化作出的重要貢獻。
氣候變化已對全球許多地區造成嚴重影響。非洲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地區,但已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多種影響,包括生物多樣性減少、糧食產量降低與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等。面對嚴重干旱、高溫與極端天氣的威脅,非洲迫切需要提高適應能力。在這一方面,核技術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1、原子能機構氣候適應行動
適應氣候變化需要進行廣泛的結構性、社會性和體制性工作,目的是提升抗災能力和降低脆弱性。原子能機構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可在許多領域為全球氣候適應作出貢獻,包括土地使用和管理、氣候智能型農業、糧食生產系統、溫室氣體排放分析、水資源管理、海岸保護和海洋變化監測等。核技術可作為傳統的氣候適應和氣候科學技術的補充應用于這些領域。原子能機構已為氣候變化的原因和影響分析提供一套綜合方法,并開展許多國際合作項目,旨在幫助相關國家適應氣候變化,其中42%的項目在非洲進行。
原子能機構氣候適應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核科技方面的研究和技術合作,助推全球適應氣候變化。總體而言,原子能機構主要從五個方面幫助全球適應氣候變化:一是加強成員國在核科學和技術方面的能力,以支持氣候適應;二是加強對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三是提高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產力;四是為加強消費者保護提供工具和策略;五是為各國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2、非洲的經驗與挑戰
報告從三方面分析了利用核技術幫助非洲適應氣候變化的經驗與挑戰。
一是海洋生態系統。氣候變化使非洲的海洋漁業受到嚴重威脅。在這方面,原子能機構通過其海洋環境實驗室,推進解決有害藻類繁殖、海洋酸化和藍碳問題的研究和技術合作,并向成員國轉讓相關核技術。藍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二是水資源。高溫天氣與降水的不穩定性導致非洲灌溉用水短缺,且對水力發電產生不利影響。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使大量非洲人民的用水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原子能機構協助各國利用同位素水文學技術,通過追蹤水分子在水體循環中的運動軌跡來尋找水源,從而幫助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這項技術也被用于世界各地降水模式變化、地表水體減少、地下水脆弱性和水質惡化等問題的研究。
三是糧食生產。氣候變化導致干旱及其他極端天氣頻發,造成非洲糧食產量減少,引發糧食安全危機。這需要堅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提高農業生產力,改良作物品種,提高土壤肥力,改進土壤與水資源管理方案,并改進作物保護方法。針對土地退化與缺水問題,原子能機構利用同位素技術為旱地農業的用水與肥料管理提供支持。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就作物遺傳改良與產量提高開展合作,實施育種計劃,研發可適應極端生長環境的新品種。兩機構還合作在非洲30多個國家建立食品安全實驗室,利用核技術和同位素技術檢測與控制農用化學品的毒性,優化市場準入。
3、持續擴大援助規模
原子能機構多年來積極向非洲成員國提供援助,幫助其推進核技術的部署與應用,支持氣候變化適應行動。2012—2021年,原子能機構已通過238個技術合作項目為45個非洲國家提供幫助,并給予約54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2022年,原子能機構在非洲啟動了53個適應氣候變化的新項目。原子能機構未來將繼續與非洲聯盟(AU)在安全、可靠、和平利用核能以促進非洲地區可持續發展方面開展積極合作,與非洲國家建立有益的伙伴關系,在土地可持續利用、氣候智能型農業、糧食生產系統、溫室氣體排放分析、水資源管理、海洋和沿海保護等領域開展合作。
來源丨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