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中核集團激勵科技創新“1號文件”發布!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12日@ 全體核科研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核集團第一時間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瞄準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近期出臺了《關于系統推進集團公司科技創新激勵保障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直擊科技創新痛點,制定了20條管理措施,切實打通科技創新激勵全流程,與每個科研人切身相關。
“底氣”已來,盡管做科技創新“前鋒”,中核集團為你保駕護航!尚未加入中核的高層次科研人才,還等什么?
缺研發平臺?缺人才?缺經費?
科研考核急于求成?
擔心工資總額不夠?
科技成果獎勵沒力度?
行政事務太占精力?
搞科研比不上“當官”?
成果署名必須帶上領導?
……
破解痛點問題,查看相應舉措。
(舉措內容為上述指導意見的摘編,全文見公文系統)
加強研發平臺建設。
? 加大高等級、高水平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等創新高地建設力度。
?對獲批國家級、省部級、集團公司級研發平臺、智庫平臺的成員單位酌情予以考核加分。
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 鼓勵多渠道積極引進行業拔尖人才。全職引進的集團公司領航、領軍、領英人才可實施協議工資,可分別給予不低于15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安家補貼,給予人才引進團隊“伯樂獎”獎勵不少于50萬元、30萬元、15萬元,其中主要貢獻人獎勵不少于10萬元、8萬元、5萬元。
? 對科研人才“育、引、留、用”貢獻突出的單位可酌情予以考核加分和專項獎勵。
? 新引進領航、領軍人才配套團隊的人工成本三年內可在考核時視同利潤全額加回。
放寬科研人員使用要求。
? 承擔關鍵科研任務的核心骨干科研人員退休后需要繼續參與科研工作的,成員單位可以根據工作實際和干部管理權限,經上一級組織人事部門同意后將其返聘并給予合理報酬。
? 對于急需緊缺的頂尖人才,可以建立一人一議、一事一議的支持機制,給予更大力度政策保障。
多渠道加大科研投入。
? 對于承擔集團公司自主立項基礎科研項目的,適當提高研發經費列支人員工資費用的比例。
? 對于成員單位自主開展的基礎科研攻關項目,符合集團公司基礎科研方向性、整體性和全局性目標的,經核準,可以“后補助”方式按項目總經費一定比例給予人員工資費用支持。
? 建立重點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白名單”制度,鼓勵集團公司內部金融類、產業投資類公司跟投、跟貸“白名單”項目。跟投、跟貸貢獻突出的,可酌情予以激勵。
建立研發投入加回機制。
? 鼓勵成員單位加大科研經費自主投入力度。在計算年度凈利潤、經濟增加值等經濟效益指標考核時,經核準,可將自主研發投入按照不低于75%的比例視同利潤加回。
? 對承擔重大基礎科研任務的投入,可以進一步提高加回比例直至100%。
? 在“兩金”指標考核時,經核準,可將為保障重大科研任務順利進行而先行墊付的科研成本、核心技術產品儲備掛賬等予以剔除。
強化成員單位分類考核。
? 根據戰略定位、科技屬性、競爭特點等對成員單位科技創新工作進行分類考核管理。
? 對科研院所著重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基礎研究、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等科研重點任務,研發平臺建設使用,研發投入,人才體系建設,科技成果產出等指標特別是基礎科研、自主研發投入的考核力度。
? 對“科改示范”企業、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重點關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強自主研發投入、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科技創新收入等指標的考核。
優化全員績效管理機制。
? 充分尊重科研工作成果周期較長、不確定性較高、失敗風險較大的實際特點,合理界定科研任務和科研人員的業績目標和評價標準。
? 深化差異化管理,對于基礎研究人員,簡化考核流程,充分尊重科研規律,一事一策、充分協商確定考核周期,避免短期導向。適當控制考核掛鉤比例,將其薪酬穩定在行業較高水平。對于按照既定方向潛心研究,實踐證明方向錯誤或未實現預期成果的,也要合理予以績效認可。
? 對于應用研究人員,要堅持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配備大協同團隊,加強過程中的進度控制和績效反饋,引入需求方評價機制。
建立科技創新工資總額足額保障機制。
? 實施科技創新工資總額單列保障政策,國家級創新平臺科研團隊,承擔國家和集團公司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基礎研究任務的科研團隊,行業拔尖和領航、領軍人才配套科研團隊所需工資總額可由集團公司全額保障。
? 擴大工資總額備案制實施范圍,鼓勵支持全部商業一類成員單位、科技創新任務較重的商業二類成員單位實施工資總額備案制管理。
? 實施工資總額跨周期調節機制,成員單位因承擔重大科研任務,一定時期內經濟效益和工資總額波動較大、需要跨年度安排工資總額使用的,可以實施工資總額跨周期預算管理。
完善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機制。
? 探索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全周期精準激勵,對按期或提前完成節點任務的予以重獎。
?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對取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加大專項獎勵力度。其中,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項的,可按照評選方獎勵額度一定倍數予以追加獎勵。
? 優化考核加分規則,對于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并取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或重大節點突破的,額外給予考核加分獎勵。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中長期激勵。
? 大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分紅激勵。
? 股權和分紅激勵原則上科研骨干人員在激勵對象中占比應不低于2/3,在激勵金額中占比應不低于80%。加大對科技成果原創人員、關鍵技術突破人員、集團公司內部轉化項目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
? 放寬實施條件,將全部成員單位納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分紅激勵實施范圍,所需配套工資總額可由集團公司全額單列保障。
? 科技創新要求高的成員單位應加快建立超額利潤分享機制,優先將科研骨干人員納入激勵范圍。
? 鼓勵從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成員單位,具有較高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創新業務單元,按照風險共擔、價值共創、收益共享的原則實施員工跟投。
完善成員單位負責人科技創新激勵機制。
? 加大獲得重大科技成果考核加分力度,優化績效考核得分與年薪核定的掛鉤機制,讓科技創新貢獻大的成員單位負責人拿高薪。
? 對科技創新貢獻突出的成員單位負責人優先提拔、重用。
? 鼓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效益水平和發展質量,探索建立成員單位負責人超額利潤分享機制。
構建完善柔性激勵機制。
? 優化工作支持機制,保障科研人員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進一步精簡、優化管理流程,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實施科研經費“包干制”使用模式,有效減輕科研人員報批、報銷、迎來送往等行政事務負擔。
? 對于人員規模較大、行政事務較為繁重的科研團隊可適當設置科研助理崗位。
構建完善柔性激勵機制。
? 探索科研團隊彈性工作制和假期獎勵,加大休假保障和心理關愛力度。
? 協助解決科研人員生活實際需要,結合實際加強住房、醫療、落戶、子女入托入園入學等方面支持。在工作地無住房的,可以通過提供人才公寓等政策性租賃住房、發放安家費等方式予以保障。
推動內部分配傾斜科研一線。
? 推進內部分配“三個傾斜”,使科研人員享受“比較優勢”。
?實施定薪傾斜,開展市場化薪酬對標,提升科研人員薪酬市場競爭力,讓頂尖專家拿頂尖待遇。加強基礎科研人員待遇保障,原則上其薪酬標準應不低于所在單位科研人員的60分位值。
? 實施晉升傾斜,對接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科技帶頭人等崗位設置打通科研人員職業發展路徑,確保科研人員崗位成長和晉升空間最大,推動科研崗位由“冷板凳”變成“熱板凳”。
? 實施保障傾斜,對核心骨干科研人員,可結合實際在住房、落戶等方面適當實施差異化優先保障。
加強科研人員權益保護。
? 堅決防止行政權力侵蝕科研人員合法權益,完善科技成果確權和署名制度,建立管理人員學術論文等科技成果署名、科技創新獎勵領取事前公示制度。成員單位負責人一般不列入科技成果前三位的署名人,符合條件需列入的應履行公示和上級單位審批程序。
? 提高科研人員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話語權、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