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今年下水12萬噸戰艦,真就一年小半個法國海軍?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28日《軍武次位面》作者:血刃
今年新增12萬噸艦艇!中國造船業有多硬核?
在即將過去的2022年,人民海軍新服役了12萬噸艦艇。僅從噸位來看,今年中國新服役艦艇相當于法國海軍的總噸位的三分之一。
它們分別是三艘055級萬噸驅逐艦(無錫艦、遵義艦和延安艦)、四艘052D級驅逐艦(包頭艦、紹興艦、焦作艦和麗水艦)、一艘075級兩棲攻擊艦(安徽艦)和一艘054AG級護衛艦(資陽艦)。
▲2022年,中國新服役艦艇一覽(圖片來源:嘯鷹評)
從新服役驅逐艦護衛艦的垂發單元數量來看,它們接近日本海自全部力量的一半;而安徽艦的入列,更標志著中國在大型兩棲攻擊艦的規模上達到了新的高度;即便資陽艦這樣的護衛艦換裝小尺寸X波段相控陣雷達后,更能制導射程160千米的紅旗-16遠程防空導彈,其防空覆蓋范圍明顯超過了歐洲各國地平線級等盾艦,也超過了印度所有驅逐艦!
然而美國作為傳統的頭號海上霸主,造艦能力依舊不容小覷,例如伯克-3型驅逐艦首艦杰克.盧卡斯號自2018年中期開工后,雖然中途遇到疫情帶來的影響,但依舊于2021年6月下水,并于近日完成了首次海試。不難看出,這種直接對標055級的美軍新型驅逐艦將快速形成戰斗力,但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就會在造艦能力上徹底壓過中國呢?
中國還有“后勁兒”下餃子嗎?
盡管今年新服役的各類艦艇無論噸位還是性能都十分可觀,但卻比2021年的17萬噸數據有所降低。根據這一趨勢來看,未來數年內除福建艦最終服役的年份外,人民海軍艦艇短期未來階段中每年新服役艦艇噸位將可能明顯降低,因此不少網友擔憂: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再無能力快速造艦呢?
▲2021年中國全部下水的艦艇
另一方面,美國聲稱要新造500艘各類艦艇,其規模只有二戰前文森法案(兩洋艦隊發展計劃)和里根時代的海軍擴充能與之相提并論。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表示,中國可能將在2030年擁有5艘航母、10艘戰略核潛艇和數十艘宙斯盾驅逐艦,屆時其力量將反超美軍在亞太方向的所有海上兵力!不難想見,美國的造艦計劃幾乎完全以中國為假想敵。
福建艦的下水,也標志著中國階段性發展的重要目標基本完成。從中國海軍未來的發展目標來看,新型兩棲攻擊艦、052D改進型驅逐艦和054B系列護衛艦顯然將成為發展重點,而8艘基本型055級完成后,該系列大型驅逐艦的建造將暫時停止,但這同樣意味著改進型055級甚至更大的高性能戰艦將開始研發。
▲如今,伯克-3系列驅逐艦的首位成員也開始海試
今年八月,大連造船廠內某大型干船塢內赫然可見五艘052DL級驅逐艦在同時開工建造,它們已進入艦體分段合攏和船塢總裝階段,可能將于兩年內服役。要知道,大連造船廠并非中國最大的造船廠,且“五艦同框”一幕的場地居然只是該廠一個干船塢,因此連國際著名海軍武器分析專家薩頓都為之驚嘆。
▲一座船塢內5艘052D級同框,震驚了世界
如果一個大連造船廠稍微提升產能,都能同時建造5艘導彈驅逐艦,那么如果中國進一步發掘造船潛力,其建造能力自然將十分驚人。而根據中國歷年來國防費用占比來看,同樣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中國即便暫時放緩新艦艇的建造,也不意味著造艦能力疲軟已出現。
中國海軍造船廠代表產品是什么
早在2018年,就有外界關注到大連造船廠內引人關注的一幕:除還在進行最后工期的山東艦外和準備維護的遼寧艦外,還有3艘正在建造的055級萬噸大驅及3艘即將下水的052D級驅逐艦。如此規模,幾乎是當時法國主力艦隊大型水面艦艇總數的兩倍!2019年,中國一年下水8艘052D級和2艘055級,由此打破了美國1994年下水六艘的紀錄。
▲大連造船廠因山東艦和遼寧艦而聞名
對此,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曾專門撰文,特別分析了中國各大與海軍發展相關的造船廠,按照由北向南的順序,它們分別是大連造船廠、遼南造船廠、渤海造船廠、江南造船廠、滬東中華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廣船國際(原廣州造船廠)和黃埔文沖造船廠。
▲遼南造船廠也為護衛艦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大連造船廠以遼寧艦和山東艦出名,051系列也都是其建造的。近年來,該廠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批量建造055級和052D系列,因此它也稱得上是中國北方的驅逐艦發源地。而遼南造船廠主要負責建造056/056A級輕型護衛艦這樣負責近海防御的艦艇,并承擔了破冰船、消磁船、快速醫療救助艇等輔助艦船的建造,例如戚繼光號訓練艦就是該廠的產品。
▲渤海造船廠,中國核潛艇的搖籃
中國目前唯一的核潛艇建造基地,就是渤海造船廠。1968年,這里承建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這也是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完全采取國內設計和零部件完成的。隨后,該廠又完成了092級戰略核潛艇的建造。目前,該廠不但在建造093系列攻擊核潛艇和094系列戰略核潛艇,而且在數年前擴建生產線后,也開始全力準備建造下一代高性能核潛艇。
▲江南造船廠,中國最強
福建艦的誕生地江南造船廠可謂國內最強船廠,這里曾誕生中國第一種護衛艦,號稱第一種中國神盾艦的052C級也在這里完工。與大連造船廠一樣,這里也成為中國驅逐艦的批量建造地。中國護衛艦的又一搖籃則是滬東中華造船廠,如今該廠先后完成了054A級護衛艦、071級船塢登陸艦、815A級電子偵察船、903系列綜合補給艦及著名的075級兩棲攻擊艦。
▲黃埔造船廠承建了不少護衛艦
武昌造船廠是內河船廠,其產品以輕型護衛艦、掃雷艦、聲吶探測船和海軍公務船為主,而該廠的拳頭產品則是各類常規潛艇。而早年間得到江南造船廠援助的廣船國際同樣是從輕型驅逐艦和護衛艦開始發展,但時至今日,該廠主要的產品則集中在島礁補給艦、綜合保障船/遠洋補給艦方面,中國首艘風帆訓練艦破浪號就是該廠建造。南方最繁忙的船廠,則是黃埔造船廠,除各類護衛艦外,該廠還建造了多種輔助船、海警船和其他公務船。
▲常規潛艇,是武昌造船廠的特色產品
盡管目前第一時間內可迅速開建5萬噸級以上巨型艦船的船廠只有大連和江南造船廠,因為它們在生產線拓展時都各自擁有一個超大型船塢。但考慮中國超群的基建能力,一些其他船廠也可以隨時進行類似模式的升級。據統計,中國目前已有四十多個船廠具備建造5萬噸以上巨型船舶的能力!
民船產業的強大是中國海軍造艦快的秘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軍進入快車道發展模式的同期,中國整體造船業也在快速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三大造船巨頭國家一直被東亞的中日韓占據。2020年開始,中國正式超過韓國成為世界頭號造船大國。
▲中國造船業在世界所占比重十分驚人
蒸汽輪機出現前,民船和軍艦差距很有限。到了近現代,軍艦要考慮結構強度、抗沉性、機動性和維護性,設計制造標準開始明顯超過民船。但即便如此,一些民船依舊能成為軍艦的補充品,二戰中,德國和日本甚至還用大型貨輪改造成看似人畜無害,實則武器齊全的輔助巡洋艦,專門用于破壞盟軍海上交通線。
上世紀后期的馬島戰爭中,英國也曾臨時征調大量大型民船補充航母的不足,例如大西洋運送者號還增設了可供鷂式戰機起降的鋼板和多功能集裝箱,這種思路和二戰中的護航航母有異曲同工之妙。戰爭結束后,美國甚至還計劃以多艘十萬噸級超級集裝箱船為基礎,由此填入大量對地巡航導彈,進而加強其艦隊對地火力打擊效率。
▲隼鷹號航母就是日本用豪華郵輪改裝而來
如今,以中國海軍各類現役艦艇的數量來看,自然不需要讓民船客串軍用艦艇。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造船業的快速發展最終讓此前提到的八大船廠以及其他船廠得到了數不清的出色產業工人,其本質則是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優勢。目前,中國可謂世界唯一具備高度完整的整體產業鏈的國家,因此造船業自然也會直接受益。
多年來,中國民用造船廠在國際市場長期維持了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特別是一些特種船更是成為大量客戶的首選。據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球新船訂單總數82艘,中國船廠就接收了46艘。而今年前七個月,兩組數據則分別為812艘和422艘。中國占據了業界半壁江山。
▲他國造艦速度無法與中國相比,也和其造船業的衰敗直接相關
民船行業的大量訂單,對中國各大船廠乃至中國經濟都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江南造船廠等兼顧民船和艦艇建造的廠家就能順利快速地拓展新的生產線,艦艇建造成本也會大大降低。此外,中國在龍門吊、浮船塢、船廠特種車輛等設備方面同樣處于絕對領先位置。有人認為:在俄烏沖突帶來的世界格局突變環境下,中國可能還會贏得更多船舶訂單。
▲保留本國海軍造船業基礎,是俄羅斯遲遲不愿購買中國軍艦的一個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即便陷入極大困境,但依舊對購入中國艦艇一事舉棋不定。除所謂面子問題外,也和該國希望盡量保障本國的艦艇建造乃至造船業根基。在俄羅斯高層看來,如果開了艦艇裝備求助中國的頭,就意味著本國相關產業將會面臨很不利的局面,俄羅斯本就不發達的造船業也將再無復蘇之日,進而使其國家經濟雪上加霜。這也足以證明,發達的造船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建造成本失控美國造艦暴露嚴重問題
早在數年前,美國就有防務學家指出:目前真正屬于美國的各類商船數量恐怕不足上百艘,一旦爆發戰爭,美軍能征收的船舶少得可憐。海灣戰爭中美軍之所以快速完成跨戰區的龐大兵力調動,最根本因素就是其動用了大量商船,但如今美國已無能力復制這樣的行動。作為對比,中國卻有數千艘商船可以在必要時投入軍事運輸任務!
▲盡管美國海軍的規模優勢依舊很大,但其維持和發展卻成了大難題
如今中國海軍船廠的壯觀場景,必然讓人想起二戰中美國海軍迅速發展的一幕。但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美國制造業高度空心化,造船廠內大量工人開始流失,加上產業鏈外移對美國整體產業的破壞,因此即便美國依舊在高端技術產業具有優勢,但其造船業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恢復到其巔峰水平!
2019年,美國《國家利益》期刊網站刊登了美國國會研究局專員霍金斯撰寫的一篇文章,該文章表示美國海軍的發展限制問題在于本土船廠數量太少,工作效率太低,因此無法在戰時快速完成補充和維修任務。例如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發生事故后,美國竟發現只有密西西比州英格爾斯造船廠的干船塢能徹底維修,一次事故尚且如此,大規模海戰后的情況就可想而知。
▲諾福克海軍基地,美國一些船廠難以維修整備大型艦艇
目前美國有4個造船廠,另有7個歸屬私營公司的船廠,但私營船廠很難建造驅逐艦或潛艇這樣的主戰武器。而一些老字號的船廠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再無民船建造任務,幾乎只能依靠海軍訂單維持。盡管紐波特紐斯這樣的超級海軍工廠能同時運作多艘航母,但如果該廠遭到嚴重破壞,就意味著美國現役航母都難以得到預定維護,其整體戰力將明顯下降。
早在上世紀初,美國造船成本就因壟斷條例居高不下。如今美國造船業在業界的占比很低,這意味著美國不可能靠民船訂單帶來的效益反哺造艦,最終導致美國造艦成本不斷飆升。圣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與中國的071級噸位近似,但其單艦成本卻是后者的八倍!第二批圣安東尼奧級計劃開始后,美國卻發現其子系統生產線和相關工人大量流失,因此還要從頭做起,以至于第二批次的成本有增無減。
▲日本造船業雖然發達,但美國也不會讓其協助本國海軍建造作戰艦艇
后冷戰時代開始后,美軍一些武器研發項目往往在論證階段沒找到明確需求,招標階段時廠商又往往盲目地提出高技術嘩眾取寵,這最終導致新武器本身不但存在不可靠性,且往往成本失控,朱姆沃爾特級就是這樣的案例。另一方面,盡管日韓兩個造船大國是美國的附庸,但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利益使得美國不可能讓日韓負責艦艇外殼等基礎施工部分,因此美國也不可能如部分網友想的那樣,將部分艦艇的工程外包給他國。
▲好人理查德號火災事件,也暴露了美國船廠管理上的問題
歷年來,美國海軍得到的預算往往是中國的數倍,表面上似乎很唬人。但綜上所述,中國卻在資金利用率、施工基礎和利潤循環方面具有對方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美國若想完全依靠盲目投入力求“大力出奇跡”,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將十分渺茫。所以不客氣地說,美軍現有的11艘航母、數十艘核潛艇和近百艘神盾艦,也是一種短期內難以再生的昂貴資源。
軍事上的競賽,絕不只是某些同類武器間的參數對比,甚至也不全是兩國經濟和兵種相應預算的較量。真正的強者,不但要有無短板的內在,更要通過這些內在的良性運作,在消耗更少資源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回報。
正是由于中國造船業乃至整體基建業、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中國海軍才得以“下餃子”。今天,一個中國非頂級造船廠能在一個船塢內讓5艘052DL型驅逐艦一并開建,按照這樣的勢頭,以后出現兩艘福建艦規格的巨型航母在一條生產線上迅速開建,也并非不可能。在生產線上揮灑汗水的無數造船人,自然同樣無愧于國之棟梁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