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對話》六問能源保供,華能集團董事長這樣說!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29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做客CCTV-2《對話》欄目,向全國觀眾詳細介紹了集團公司能源保供各項工作。
主持人:能不能說一說在保供工作當中承擔了什么樣的工作?今年有哪些重點的工作在推進過程當中?
溫樞剛:可以從幾個數據來看一看,一個是從電力上來講,我們華能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2.12億千瓦,年發電量占了全國發電量的近10%。另外,今年(2022年)我們的煤炭產能有望超過1億噸。從供熱的角度來講,華能供熱的面積超過了10億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民生供熱企業。同時也占了整個城市集中供熱的10%以上。華能根河熱電,(2022年)8月31日就開始供熱了。
從煤炭的供應方面,我們加大煤炭保供的力度,不管現在市場上煤價再高,我們為了能源保供的需求,還是應開盡開。從目前來看,我們整個的民生保障工作都在有序進行。
主持人:這幾年用電高峰的新特點?
溫樞剛:我國近年來冬夏季負荷呈現出高峰尖峰化特點。2021年我們全社會用電量的平均增幅是7.1%,而最高負荷的增幅達到了10.8%。今年1~11月,我們全社會平均用電量的增速是3.5%,但是同期夏季的最高負荷增速達到12.3%,這也就揭示了我們國家進入工業化后期以后,第三產業的用電、居民消費的用電顯著增長,需求的尖峰化特點非常明顯。
截止到2021年底,我們(國家)的風電、光伏、水電和核電裝機達到了11.2億千瓦,首次超過了煤電的裝機容量。但是由于風電、光伏有一個靠天吃飯的特性,所以說它的間歇性,包括水電在內的峰谷差,對于整個電力系統、對火電機組頂峰容量的要求就更加凸顯。
主持人:可能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一夜之間就發現冷了。你們的工作當中覺得接下來還會不會有更大的寒冷的沖擊,怎么能夠供得上,穩得住?
溫樞剛:下一個階段我們就重點要做好應對一些極端天氣影響的預案,首先就要保證發電設備的狀態和質量,做好各項準備,確保在冬季一旦有需要,我們就可以開栓供熱。在供熱管網、加熱站、配送站等方面,也要加強管理,確保能夠全產業鏈為我們的人民群眾提供電力和熱能,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主持人:溫樞剛董事長,我們知道2021年的煤電發電量占到總發電量的60%左右,那么今年我們的電煤到底夠不夠用?
溫樞剛:按產量來算,我們也是全國第八大的煤炭企業,現在我們有23座礦井在生產,其中有7座是列為了國家的保供煤礦,通過國家優質產能釋放政策,我們今年新增了煤炭產能1930萬噸。具體來講,比如說我們國內最大的露天礦華能伊敏露天礦,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了年產3500萬噸。我們扎賚諾爾和華亭煤業,也能夠在日產5萬噸這個水平,所以這使得我們華能今年全年能夠產能過億。為保障我們電力的安全生產,為我們的民生供熱創造了一定的基礎和條件。
主持人:其實我們剛才說了很多都是傳統的化石能源,請問在你們的工作當中有沒有什么能源的新業態和新能源的供應值得我們大家來關注?
溫樞剛:首先大力發展以風光電為主的清潔能源。比如說我們抓住國家“沙戈荒”大基地項目開發的機會,華能第一批得到了內蒙古庫布齊沙漠一個1200萬千瓦的風光電大基地項目。我們還開發了甘肅隴東多能源互補的綠色清潔能源基地,現在首批600萬千瓦的新能源和200萬千瓦的火電,都在有序推進。
還有就是我們在水電上特殊的優勢,我們依托瀾滄江流域的開發,建設了水、風、光、儲多能互補的系統。
再有一點,在核電上面,全球首創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華能石島灣核電站已經并網發電,12月9日實現了雙堆初始滿功率運行。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石島灣、霞浦和昌江三大核電基地。
主持人:我們看到了中國能源的一個巨大的彈性,但是可能很多人也非常關注我們接下來會不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說價格問題。11月份動力煤的出廠價格同比增長了30.79%,聽說很多發電廠的現金流都還是比較緊張的,怎么減少火電廠的虧損?
溫樞剛:燃料煤炭就是我們(煤電機組)的糧食,尤其是在現在煤價高企的情況下,煤炭的成本是我們最大的可變成本。首先要提高煤炭長協合同簽約的質量和履約的效率,從這個方面來看,現在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短期來看,我們自己生產的1億多噸煤,只要是有條件能用于電煤的,我們都提供煤炭的協同。我們也要積極研判國際供求關系的變化,沿海電廠是有一批進口煤需求的,因此我們也要做好進口煤的替代工作,進一步降低進口煤的成本。
主持人:新形勢下,如何保障能源安全?
下一步中國華能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提高能源安全保供的能力。華能將持續向綠色轉型和創新發展要答案,助力國家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為服務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作出我們華能更大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