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2家單位、7項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通報表揚
軍工資源網 2022年12月29日近日,中國科協發布《關于對2022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科協被評為2022年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全國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魅力之光”核科普系列活動、“強國有我‘核’你一起”志愿宣講活動等7項活動被評為2022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
2022年,中核集團全系統積極謀劃,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科普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緊扣“喜迎二十大”“喜慶二十大”主題,圍繞“系統化、分眾化、品牌化”的工作主線開展科普工作,做好頂層設計、打好科普基礎、實現精準傳播,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核科普、參與核科普,各類活動深受社會公眾歡迎和喜愛,為“雙碳”下核能的快速發展蓄積充足底氣。
突出系統化,做好頂層設計
公眾溝通及科普工作直接關系到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核集團高度重視公眾溝通及科普工作,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多次強調核科普要常態化、體系化。2022年,中核集團在“十四五”核科普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編寫加強核科普相關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重點人群、適應時代特征、創新傳播方式;統籌推進核科普傳播素材庫建設,牽頭搭建科普文創平臺。發布《雙碳目標下公眾對核能優勢認知認同度調查報告》,面向全體從業者發出首份面向2030年核科普工作倡議書。中核集團先后在國防科工局、國家能源局、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相關會議上作科普工作經驗交流。
突出分眾化,做好科普傳播“新基建”
在科普“軟件”方面,將科普傳播關鍵信息聚焦為“核在身邊、核不可怕、核是必須、核是未來”;立足核工業全產業鏈,按科普受眾、專業領域和科普場景,形成一套通俗易懂、分眾化的科普口徑庫、傳播庫、產品庫和人才庫,讓硬核內容“軟著陸”。在科普“硬件”方面,升級改造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打造標準化展覽裝置亮相全國科普日展覽;推進核科普進黨校、展館,向中國共產黨黨史展覽館、中央黨校、國防大學等組織積極捐贈、展陳華龍一號、新一代人造太陽等模型,面向政府機構科普核工業科技成果;積極參與海峽展、科協低碳展、東盟展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展覽,與央視合作拍攝制作《了不起的核工業》十集科普紀錄片,面向社會大眾廣泛通俗地開展核科普,打造可親近、可信賴的核科技形象。
突出品牌化,打造精品核科普活動
連續10年舉辦“魅力之光”系列活動,連續8年舉辦“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連續7年舉辦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2022年,以“科普+”模式深耕科普品牌活動,以“科普+項目開發”為思路,依托“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品牌活動,邀請地方政府機構走進中核北方、通遼鈾業、秦山核電,其他100余家成員單位采取“線下+線上”多種形式同步開展“核你在一起”科普活動,累計觸達近千萬人次;以“科普+科創”為牽引,“科普創星”核科普創意大賽,以項目孵化形式推進核科普工作。以“科普+核安全”為思路,開展“魅力之光”系列活動,其中知識競賽參賽人數超過60萬,直播觀看人數超過600萬,網絡傳播量超過1億,活動還收到著名作家劉慈欣先生親筆寄語。以“科普+志愿服務”為牽引,與團中央志愿者中心聯合發起“強國有我‘核’你一起”大學生志愿宣講活動,借萬名大學生、千支宣講團之力,面向高校師生及社會公眾,圍繞核科學知識開展宣講,覆蓋人數破百萬。
下一步,中核集團將持續推動核科普工作規范化、系統化,著力提升科普基礎能力。主要工作任務概括為“四個聚焦”——聚焦科普內容,搭建核科普傳播核心內容體系,形成一批優質核科普產品;聚焦科普人才,讓各類核科普主體在科普工作中“活起來”“火起來”;聚焦科普對象,面向關鍵人群開展核科普傳播活動;聚焦科普效果,多管齊下開拓科普傳播思路與渠道。(中核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