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2022年提質增效穩增長成效顯著
軍工資源網 2023年01月18日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國資委及早部署開展提質增效穩增長專項工作,集團公司黨組高度重視,迅速響應,成立以董事長任組長,總經理和分管經營副總經理、總會計師任副組長,各黨組成員參與的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建立由財務部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成員單位具體執行的組織保障體系,制定增收入、降成本、調結構、促活力、防風險5方面29項工作措施103個行動項,定目標、建臺賬、明責任、限時間,做到月度有跟蹤、季度有通報、年度有考核。將提質增效穩增長作為貫穿全年工作主線,以推進精細化管理為突破口,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全面打贏提質增效穩增長攻堅戰。
2022年集團公司“兩利”增速較快,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8.94%、18.16%,“四率”持續改善,營業收入利潤率9.89%,高于去年同期1.38個百分點;研發投入高于年度預算目標;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10.9%;資產負債率與年度管控目標持平,提質增效成效顯著。主要亮點如下:
一、抓項目拓市場,實現開源提質增效
核電是經濟發展龍頭和主力軍,核電發展將帶動整個核產業鏈發展,核電發展需要多上項目、增加裝機容量。集團公司多部門業財協同,狠抓廠址開發、項目核準、工程建設。2022年福清6號機組、巴基斯坦K3機組先后建成投入商運,至此“華龍一號”國內、外首個項目共4臺機組全部建成投產;三門核電3/4號、漳州核電3/4號機組獲得核準開工,集團公司在建核電機組達到10臺。非核清潔能源是集團能源板塊重要力量,集團公司積極發揮市場與資源優勢,全年非核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同比增長超過40%,玉門“光熱儲能+光伏+風電”700MW示范項目、新疆莎車、博樂、精河3個多類型新能源大基地項目、新疆新源百萬千瓦風電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順利完成前期工作。與核能配套的鈾資源開發、核燃料生產產能項目順利推進,亞洲首個IAEA放藥及放射源協作中心落地中國同輻。全年完成投資超1,200億元,為國家擴大有效投資做出貢獻,也為集團公司“十五五”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抓運行促銷售,實現挖潛提質增效
核電項目建設周期長,當期效益增長主要依靠在運機組提升運行業績,多發電多上網,通過內部挖潛實現增效。集團公司全力保障在運25臺核電機組及非核清潔能源發電設施安全穩定運行,通過加大安全生產投入、科學優化大修工期、減少非計劃停機等措施,有效提高機組運行效率,提升機組發電量。2022年核電機組實際利用小時超過7700小時,WANO滿分機組和綜合指數保持國內、國際領先。抓住國家能源保供有利政策,狠抓市場銷售,積極參與競價上網多售電,全年上網售電超2000億度,同比增長12.2%;核電生產規模擴大帶動核燃料、天然鈾板塊效益增長,天然鈾生產、鈾純化轉化均超額完成年度預算,生產高效運行為經濟效益增長提供強有力支撐。
三、抓研發促轉化,實現科創提質增效
集團公司在強化原創技術供給、加速創新要素集聚、提升協同創新水平、促進原創成果轉化、完善創新生態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圍繞先進反應堆、先進核動力、先進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和共性基礎技術5個領域實施13個重點研發任務,高質量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積極爭取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全年籌措集中研發資金同比增長27%,集團公司研發投入占收入比9.43%,有力保障集團公司科研任務;籌建中核科創基金,推動實現科技成果轉化236項,轉化項目數量、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倍、1.4倍。核能技術升級換代,核燃料循環整體效能提升,第四代鈾礦勘查采冶技術實現突破,核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四、抓成本壓兩金,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集團公司始終將降本增效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性工作。財務部牽頭,相關單位積極落實集團公司主要核心產品“十四五”降本規劃,持續與國際、國內同行先進企業開展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加強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產業鏈管控,推動生產效率、投入產出效益穩步提升。充分利用集團全產業鏈優勢,深入挖掘產業鏈、供應鏈、作業鏈各環節降本增效潛力,推動各環節成本壓降,主要核心產品成本實現穩固下降;全年集團營業利潤率同比上升1.38個百分點。大力開展“兩金”精細化管控,確保經營現金流狀況與經營效益同步改善。針對5000余筆重大合同、項目開展盤點工作,找風險點,對停工、涉訴、逾期等業務欠款開展“掛圖作戰”,建臺賬、逐筆確定清收目標、期限和責任人,對于清收不力責任人扣減績效,對合同簽約激勵采取延期兌現。2022年“兩金”增速低于同期收入增幅0.24個百分點,非正常“兩金”較2019年末壓降72%,超額完成國資委考核要求。
五、抓融資優債務,實現金融提質增效
核工業是重資產行業,集團公司構建“四位一體、四級聯動”模式,對融資、資金、債務、保險開展“集團化運作、集約式管理”,降低融資與保險成本。與17家銀行、保險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施“總對總”“分支對分支”溝通協調,統籌安排項目融資和保險。搶抓債務置換窗口期,組織各成員單位攻堅克難,推動高息債務置換超過1,500億元。創新融資渠道,開展多元化融資保障,集團總部成功發行30億元首筆“碳中和”綠色公司債券,中國核電下屬子公司中核匯能完成增資擴股75億元,中國核建完成25.09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有力補充權益資金,推動集團公司降低資產負債率。
六、抓壓減治虧損,實現瘦身提質增效
圍繞構建完善防虧、治虧長效機制組織開展治理工作,有效推動集團改革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找準虧損企業“出血點”一企一策實施“靶向治理”、科學設立減虧扭虧目標、“包產到戶”壓實責任,將治虧任務納入集團黨組成員年度考核和成員單位主要領導任期考核。建立“防火墻”完善虧損預防機制,將盈利能力低、抗風險能力差的微利企業作為“準虧損企業”一并治理。建立工作專班,構建協同聯動機制,將虧損治理與法人壓減、“兩資兩非”處置等專項工作一起謀劃、一起推動、一起落實,充分發揮治理合力。全年實現法人戶數壓減200戶,扭虧53戶,超額完成年度壓減、治虧預算目標。
七、抓管理促轉型,實現集約提質增效
集團公司以財務共享建設、司庫建設和管理會計應用為三大抓手,推動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財務共享按“1+6+N”的模式并行推進,已有663戶單位納入共享服務,占應納戶數的65%;商旅平臺上線單位523家,注冊用戶超5萬人;司庫系統第一階段八大核心業務模塊開發完成實現正式上線運營;全年發行管理會計報告39份,有效發揮支持與決策作用,財務共享服務、中核商旅、司庫體系、供應鏈金融體系為集團公司精細化、集約化、智能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組織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行動,“三高三強”戰略規劃體系等5個標桿成功入選國資委對標管理標桿創建行動名單,集團公司對標管理提升工作在國資委2021年度改革專項考核中獲得滿分。
八、爭政策享優惠,借力政策提質增效
搶抓國家財稅政策窗口期,積極爭取各類稅收優惠政策,系統推進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實工作,對內加強集團公司成員單位的動員與指導,對外積極爭取上級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協調與支持,有效補充了成員單位現金流。用好各項信用貸款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各類資金支持,有力助推集團公司科技研發、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做到應享盡享、應享早享,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提質增效。堅持系統思維,統籌集團發展與幫扶紓困,科學謀劃工作部署,全系統房租減免工作惠及近三千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累計減免金額超1.7億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落實“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集團公司將繼續在黨組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提質增效穩增長,推動“十四五”各項任務落實,持續推進核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集團公司三位一體奮斗目標。(集團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