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強調未來幾年核能的關鍵作用
軍工資源網 2023年02月14日國際能源署最近發布了一份《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報告中突出了核能在未來幾年的作用。
IEA《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稱,因全球能源危機和部分地區極端氣候條件,2022年全球電力需求緩慢下降到2%,但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力需求會加速增長,平均增速達到3%。
預計未來三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70%以上來自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到2025年,預計中國在全球電力消耗量中占比將首次達到三分之一,而2015年占比為四分之一。與此同時,發達經濟體在運輸、供熱和工業領域新舊能源轉換中也會增加用電量。
報告稱,雖然預計未來幾年歐盟地區天然氣發電量會下降,依據當前趨勢,中東地區大幅增長有望能夠抵消這部分電力下降。同時,可預見的歐洲和美國火電廠發電量的下降有可能被亞太地區的增長平衡掉,雖然一些國家在新增核電部署、重啟核電廠建設。
IEA稱未來三年全球電力供應的供給將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新增需求的平均90%以上將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來滿足。
因大量法國核電廠停堆維修、德國和比利時機組退役和烏克蘭核電廠發電量的降低,2022年核電發電量減少了4.3%。但2023年-2025年的發電量將以平均每年3.6%的速度增長,主要原因是亞太地區的增長以及法國核電廠重返運行。到2025年全球核能發電的一般增長量將來自于四個國家: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亞洲之外,隨著逐步恢復運行,法國核電機組的發電量將占2025年前全球核能發電量絕對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
報告稱能源危機使得世界對核能又萌生了興趣,發揮核能在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在歐洲和美國人們又開始討論未來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作用。同時,世界其他地方已經開始加速部署核電廠建設。
因此,2023年至2025年,全球核能發電量預計平均增長約4%,相比于2015年至2019年2%的增長是大幅增長。這就意味著2025年前每年,核能發電量將增長100TWh,相當于目前美國核能發電量的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