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能把飛機拆得多干凈?
軍工資源網 2023年04月27日4月26日,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服務中心)在成都正式宣布成立。
這是空客與TARMAC Aerosave公司以及成都市政府合作成立的中國首家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合資公司,也是空客在亞洲地區設立的首個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公司。
蓄勢而來,順勢而為
作為民航大國,我國即將有大量的民航飛機進入退役期。作為租賃公司以及航企的重要資產,這些飛機如何得到有效利用?如何推進構建一個基于退役飛機零部件的二級市場?這些問題對作為民航后發國家的我國來說一直是重要的課題——民航飛機拆解與再利用,不僅有極高的技術門檻,也需要構建復雜、科學的適航認證體系和管理網絡,并建立海關、稅務等相關政策領域的支持與管理體系。
2019年4月,中國民航局頒發咨詢公告AC-145-017《航空器拆解》,指導和規范飛機拆解部件返回使用活動的管理。這意味著我國航空產業政策相關領域的空白得到了填補,被譽為開啟了中國飛機拆解行業的元年。
飛機退役后的處置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停放不用;二是將其改裝為其他用途的飛機,如客改貨、或改為測試飛機;三是將其拆解,讓使用年限未到的零部件繼續進入市場流通。
這架作為霍尼韋爾測試機的波音757起初是一架民航客機,后經改裝成為測試機,已經服役超過40年。
此外,隨著我國“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以科學、綠色、可持續的方式處置飛機這樣的大型民航資產,并在其基礎之上建構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也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建構“雙碳”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另一個重要趨勢是:隨著民航飛機型號不斷更新、效率不斷提升,目前在役的、燃油效率不夠高的一些型號,或許會被航企提前退役——從以往的20年機齡,縮短到15年乃至更短。這意味著將有大量的飛機將提前退出飛行,需要得到妥善安置。
停放,維修,拆解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該項目正式轉入公司運作階段。
作為成都市國際空港經濟區雙流片區的“鏈主”企業,服務中心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預計將在2023年9月30日建成,12月底全面投運。與工程建設工作同步進行的還有資質的獲取工作。空客表示,目前已經啟動了向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和歐洲民航局(EASA)的相關資質申請工作。
服務中心坐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二號跑道西側,共占地71.7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停放125架飛機。目前,一期項目最多可存放飛機100架,預計到2030年底,能夠實現停放維護飛機685架、飛機拆解98架、客改貨飛機21架。
一期項目示意圖。
根據空客計劃,未來服務中心將面向各種機型,提供飛機從停放、存儲到維修、升級、改裝、拆解和回收的一站式服務。
TARMAC Aerosave公司是空客、賽峰和蘇伊士集團(SUEZ)合作成立的公司,15年來專注于飛機和飛機發動機的存儲、維修和拆解工作,將主要為服務中心提供飛機拆解能力。
而同樣位于該項目中心的空客子公司歐航航材(Satair)將負責收購老齡飛機,交易和分銷拆解后的二手可用件。
據預測,該服務中心75%的存儲飛機將進入第二個生命周期,其余飛機將采用TARMAC Aerosave公司獨有的技術進行拆解,最終可實現飛機重量90%以上的回收利用。
合作推動發展
在4月22日下午的媒體采訪中,空客中國公司服務戰略、發展及運營副總裁胡永東在介紹了該服務中心的基本情況之后,還提到了其未來對國內相關產業鏈的拉動情況。
胡永東表示,從技術層面來說,飛機拆解行業能夠帶動國內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例如,在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如發動機、輔助動力系統(APU)被拆解后,TARMAC使用其獨特的拆解技術,能夠將機體上可用的鋁材、銅材、鈦材和不可用的材料分離開。雖然目前復合材料的拆解依然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但空客已經在關注國內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成果,希望能推動其進入生產領域。
而在相關人員的培養上,服務中心首批管理隊伍基本都具備CAAC和EASA相關資質,正在民航干部管理學院接受相關技術和管理培訓;此外,首批職員已經接受民航局147部《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則》的相關培訓。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相關專業培訓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從航空產業鏈商業利潤的角度來說,除了技術門檻較高的發動機制造、碳纖維復材制造等環節外,飛機整機的設計與制造等環節營業利潤率并不高。而作為近些年來新興的高端服務業,飛機拆解行業的利潤率相對制造領域則更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對這一領域進行長期投入,有利于我國全產業鏈的建構,是協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