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軍隊戰略管理的基本原理
軍工資源網 2023年06月06日基本原理是在大量觀察、實踐基礎上,經過歸納總結、抽象提煉而得出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規律性認識。正確認識、科學運用戰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對加強和改進戰略管理,推進軍隊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體系統籌原理
現代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現代軍隊建設則是體系的集成,體系統籌原理是系統觀念、體系思維在軍事系統構建和運行中的集中體現,其核心要義在于,軍隊戰略管理者必須基于軍事系統的整體性、適應性、對抗性和涌現性等特點,堅持把戰斗力的生成邏輯作為加強和改進戰略管理的主導邏輯,始終圍繞聯合作戰體系構建和體系作戰能力生成,籌劃和實施一切戰略管理行為,致力把系統觀念、體系思維高效轉化為體系統籌的決策與行動。
運用體系統籌原理指導軍隊戰略管理實踐,關鍵要把握好“五個成體系”。一是成體系籌劃設計。要不斷深化戰爭認知,清晰、具象地描述作戰體系的結構、功能和運行過程,基于作戰體系設計成果提出體系化的作戰需求,基于作戰需求成體系制定戰略規劃。二是成體系推進規劃執行。要堅持從體系整體視角理解戰略規劃任務安排,加強重大項目集成化協同管理,優化配置資源投向、投量和投入時序,實現戰斗力諸要素的配套式供給,確保規劃任務高效落實。三是成體系推進作戰準備。堅持按照作戰構想和作戰方案計劃組織戰備建設,開展實戰化訓練,加速實現人與武器的有機結合,推進戰斗力諸要素的體系集成,確保資源投入成系統成建制轉化為作戰和保障能力。四是成體系檢驗評估能力生成情況。要牢固樹立“以終為始”的評估理念,常態化組織戰備檢驗和作戰能力評估,確保各級部隊戰備狀態和作戰能力底數清、狀況明,為軍事力量運用和建設重大決策提供全面、詳實的數據信息支撐。五是成體系進行組織管理。要正確處理“體系的管理”與“管理的體系”的關系,基于作戰體系設計成果,以戰略管理為重點,持續推進組織管理變革,加快完善戰略管理的組織體系、工作運行體系和法規制度體系,形成“體系抓、抓體系”的組織管理模式,為體系作戰能力生成提供堅實的組織制度保證。
運用體系統籌原理還需注意把握以下一個方面。戰建統籌、跨域統籌、軍地統籌分別是體系統籌原理在軍隊備戰與建設之間、各職能領域之間,以及軍地之間關系處理上的具體運用,體系統籌原理對“三個統籌”具有本質上的規定性,其在戰略管理中的實踐指導價值,必須也只能通過“三個統籌”的具體決策和行動才能得到落實。
整分合原理
整分合原理是著眼激發軍事系統的整體涌現性,把軍隊戰略管理的全部活動按照先整、后分、再合的邏輯順序進行區分,歸納概括形成的一套行為邏輯。
整分合原理的核心要義,可以歸納概括為三句話。首先要“整體頂層設計”。戰略管理者必須從整體上把握軍事系統的環境、結構和功能,通過加強整體設計,確立軍隊的組織體制和戰略目標。其次是“科學分工分解”。一是分工,優化設計安排軍隊的機構設置、職能分工和機構間關系,構建形成軍隊的組織體制;二是分解,基于組織體制,對戰略目標進行細化分解,確定各領域各部門乃至各層級部隊的子目標和具體任務安排,以利于統籌配置人、財、物等各類資源,把目標轉化為行動。第三是“動態綜合集成”。在職能分工、目標分解基礎上,把握軍事系統的動態運行規律,構建形成科學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機制,通過軍事系統依法依規順暢運行,確保戰略規劃高效執行落實,以實現戰略目標。
運用整分合原理,必須注意這一原理不是單向而是雙向互補的,實踐中既要注重“整體頂層設計-科學分工分解-動態綜合集成”的正向機制,還要持續加強從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的評估反饋機制建設,正反向雙線“擰麻花、緊螺絲”,才能做到整體論與還原論的統一,確保實現軍隊的戰略目標。
適應性變革原理
動態適應能力是軍隊戰略管理的核心能力。戰略環境越動蕩,組織結構越復雜,對動態適應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適應性變革原理就是把握戰略管理的適應性特點,歸納概括形成的用于指導軍事管理變革的一套行為邏輯。
適應性變革原理的核心要義,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一是戰略適應環境變。戰略管理者要敏銳把握戰略環境變化趨勢,及時制定或調整完善軍事戰略,依據軍事戰略制定戰略規劃,把戰略意圖轉化為建設安排。二是結構適應戰略變。戰略規劃制定后,軍隊還要常態化進行組織診斷,及時發現軍隊建設面臨的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適時發起管理變革,為規劃執行提供完善的組織保證。三是規則適應結構變。要著眼確保組織體系穩定順暢運行,持續優化管理流程,創新制度機制,解決軍隊建設發展面臨的政策性或制度性問題,用強大的組織韌性和規則的確定性,高效應對戰略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軍事系統運行的復雜性。
運用這一原理,關鍵要正確處理好管理變革與戰略規劃的關系,通過加強戰略規劃的彈性適應性,確保充分發揮體制機制潛能;通過常態化管理變革,不斷優化完善組織體系和管理流程,健全制度機制,為戰略規劃高效執行落實提供組織制度保證,二者不可偏廢。
“三個導向”原理
戰略管理具有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對軍隊這樣的復雜組織系統實施戰略管理,必須準確把握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的關系,實現目標管理、問題管理和效能管理的內在統一,此即戰略管理的“三個導向”原理。
“三個導向”原理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戰略管理者必須圍繞科學確立和高效實現戰略目標,針對管理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戰略意義構建”,從而準確識別、遴選戰略性問題,并區分輕重緩急確定優先次序,確立戰略優先事項,凸顯出戰略管理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另一方面,針對既定的戰略優先事項,必須高效組織研究論證,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通過科學制定和高效執行決策,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益,實現戰略目標,凸顯出戰略管理的結果導向。
運用“三個導向”原理進行戰略管理,有利于緊密圍繞軍隊的戰略目標識別和遴選戰略問題,通過排除“不建什么”來決定“該建什么”,通過分析“不管什么”來確定“該管什么”,確保戰略管理者始終把主要精力和國防資源聚焦投入到與戰略目標強相關的戰略優先事項上來,防止精力分散和資源浪費,避免潛在問題發現不了,顯在問題難以深層歸因,棘手問題無人問津甚至變成老大難,增加決策風險。
運用“三個導向”原理,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即差距、差距即需求,戰略性問題不僅是連接目標和結果的“橋梁”,往往也是組織內部復雜利益糾葛的集中體現。識別、遴選、解決戰略性問題,既要靠能力,更要靠機制,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建設,把是否善于識別問題、敢于正視問題、精于解決問題,作為評判戰略管理能力的重要表征。另一方面,還必須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快健全完善軍隊自我革命的制度規范體系,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
綜合平衡原理
軍隊主要依靠國家資源投入來持續生成和提高戰斗力,實行典型的計劃模式。這種模式內在要求戰略管理必須注重綜合平衡、動態平衡,這也是戰略管理超越一般的績效管理,對軍隊長遠建設發展的特殊價值所在。綜合平衡原理即是把握戰略管理的平衡性特點指導管理實踐的產物。
綜合平衡原理的要義在于,軍隊戰略管理者必須堅持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以確保軍隊戰斗力持續、穩定、快速提升為宗旨,通過科學籌劃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優化配置國防資源,處理好整體與領域、全局與局部、內部與外部等各種比例關系,在大尺度時空維度上實現戰略任務安排與資源投入的綜合平衡,進而實現戰斗力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綜合平衡。我們歷來強調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都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即是應用綜合平衡原理指導戰略管理實踐的最好說明。
運用綜合平衡原理指導戰略管理實踐,一是要確保軍事資源的配置使用始終聚焦備戰打仗,各項重大決策既要有利于提高部隊的現實戰斗力,更要有利于增強戰斗力的增長潛力,防止以短期利益損害長遠利益。二是要把綜合平衡和動態平衡統一起來,以均衡發展、整體躍進為長遠目標,善于揚長避短,通過重點突破帶動戰斗力整體躍升。三是注重科學應用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是一種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維度動態評定戰略管理效能為主要特點的典型戰略管理工具,具有戰略規劃與實施的功能。(桑士川 盛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