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4套“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成功交付美陸軍
軍工資源網 2023年10月24日9月21日,美陸軍快速能力和關鍵技術辦公室宣布,已成功向位于希爾堡的美陸軍第1裝甲師第60防空炮兵團第4營(首個激光武器營)交付4套“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這是美陸軍激光武器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系統服役后將大幅提升美陸軍近程防空作戰能力。
美陸軍以《防空反導2028》等戰略文件為指導,以“抵御復雜的綜合攻擊”“保護機動部隊及其關鍵資產”為目標,為彌補野戰近程防空能力不足,應對無人機、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等作戰目標,在“機動近程防空”等項目下積極研發和部署激光武器。2019年,美陸軍啟動“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項目,該項目是美陸軍35項現代化優先事項之一。由陸軍快速能力和關鍵技術辦公室負責,科爾德技術公司作為主承包商,雷神公司作為其分包商研發搭載于“斯特瑞克”裝甲車的50千瓦激光武器。旨在為機動部隊提供防御1-3類無人機、固定翼和旋翼飛機、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的能力,還可為機動部隊提供情監偵能力。
“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由50千瓦激光器、光束定向器、光電/紅外目標捕獲和跟蹤系統、Ku720多任務雷達和電源與熱管理系統等部分組成。最大作戰距離數千米,激光武器模塊重量約3.3噸。其搭載平臺“斯特瑞克”A1型8×8裝甲車采用雙V型車體,前弧部可抵御14.5毫米子彈,四周可抵御7.62毫米子彈,還可抵御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該車載有3名乘員,即駕駛員、車長和激光器操作員,50千瓦激光器裝載于該車后部。根據美陸軍發布的六層近程防空作戰概念,“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位于第二層。該系統可與現有美陸軍網絡集成,融入“一體化防空反導作戰指揮系統”。此外,該系統采用了開放式體系架構、可擴展的電源系統,可與多種陸、海、空平臺相集成。
2021年5月至7月,美陸軍成功完成首套系統樣機針對系列作戰場景的首次作戰測試與評估,標志著該系統距實戰部署更近一步。
2022年5月,美陸軍在白沙導彈靶場開展的為期4周實彈演訓期間,對50千瓦激光武器進行了作戰評估。該激光武器在測試中成功摧毀了多枚60毫米迫擊炮彈及數架大、中、小型無人機。本次測試表明,雷神公司已實現其50千瓦激光武器與“斯特瑞克”裝甲車的完全集成且作戰能力得到驗證。
2023年3月,美陸軍第1裝甲師第60防空炮兵團第4營完成了“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新裝備訓練。
根據美陸軍規劃,“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作為近程野戰防空主戰裝備,將于2025年后大批量列裝。規模列裝后,將有效補齊美陸軍末端防空能力短板,大幅提升近程防空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