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電子戰系統開始發揮優勢
軍工資源網 2023年11月28日報道稱,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塞思·瓊斯說,俄羅斯多年來一直“極其重視”利用本國軍工復合體發展強大的電子戰實力,從而對抗北約高度網絡化的武器系統。但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瓦列里·扎盧日內將軍說,烏克蘭在沖突之初就發現自己擁有的主要是蘇聯時期的電子戰系統。最初,這種實力上的懸殊沒有產生多大影響,但隨著相對靜止的接觸線出現,俄羅斯能夠將可怕的電子戰資產部署在它們能夠產生最大影響的位置上。
報道指出,更令人擔憂的是,俄羅斯電子戰系統對抗大量廉價無人機的能力不斷增強,而烏克蘭一直在利用這種無人機執行各種任務,從戰場偵察與通信到針對坦克等目標制造撞擊后的爆炸。
烏克蘭訓練了約1萬名無人機駕駛員,他們現在經常與手法越來越嫻熟的俄羅斯電子戰操作員展開貓捉老鼠的游戲。在戰場上受到青睞的無人機價格低廉,每架成本不超過1000美元,烏克蘭正在大批量制造這類無人機。不過,俄羅斯電子戰系統有時可造成烏無人機每周遭遇超過2000次損失,有的是導引系統出了問題,有的是無線電控制環節受到干擾,操作員無法正常操控它們。這些遭到破壞的無人機漫無目的地在空中盤旋,在電量耗盡后墜落到地面。
無論是強化這些無人機的抗干擾能力,還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它們在飛行時無需與人類操作員保持實時聯系,目前都不是可行的選項,至少對微型無人機來說是這樣。
報道稱,俄羅斯在無人機戰爭中取得的越來越大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與它能夠投入戰場的電子戰系統密集度有關。倫敦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今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俄羅斯在前線每10公里就部署一套重要的電子戰系統。他們認為,在俄羅斯部署的諸多電子戰系統中,車載的“野薔薇-航空”系統對烏克蘭的無人機尤其具有殺傷力。該系統的打擊范圍為10公里,能夠接管無人機的控制權,同時獲取無人機駕駛員所處位置的坐標,可以精確到1米范圍內,并將這一信息發送給炮兵部隊。
在電子戰方面,烏克蘭無論在技術實力還是操作技能上,起點都要低得多,目前它正在努力發展本土電子戰能力,以便與俄羅斯人在這一領域抗衡。
但是,在與俄羅斯展開的電子戰較量中,烏克蘭沒有得到西方盟友的多少幫助。瓊斯表示,就美國而言,這種局面不大可能改變。電子戰屬于美國出口管制制度限制的技術轉讓范疇。
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烏克蘭問題專家尼科·朗格也同樣持悲觀態度。首先,他懷疑北約的電子戰能力可能不及俄羅斯,更糟糕的是,說到西方最新的電子戰系統,他認為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不太愿意向俄羅斯展示自己的真正實力。(編譯/李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