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12年來首發《欺騙》條令 瞄準亞太地區
軍工資源網 2024年07月19日從傳統的誘餌、戰場佯攻到虛假信息誘導,五角大樓近年在實踐中正越來越多地采用欺騙戰略,給多個國家拉響警報。從近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專門發布的最新軍事條令《欺騙》中,就能清晰地看出這一點。中國專家認為,我們需要警惕美軍的這種新戰略,但就連美國媒體也承認,過于依賴欺騙策略反過來也在傷害美軍自身。
12年來首次發布的《欺騙》條令
據美國“軍事”網站近日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12年來首次更新了關于如何使用欺騙的官方條令,它的名字就叫作《欺騙》。根據五角大樓的官方定義,軍事術語的“欺騙”是欺騙者故意歪曲事實并強加給他人,從中獲得優勢,其中包括“故意誤導對手的行為”,讓對方的決策者采取錯誤的行為或不作為,進而有助于實現己方的目標。該條令宣稱,美國海軍陸戰隊主要使用“欺騙”來達到出其不意或保持行動的安全性。
報道稱,從2023年開始,美軍確定有必要制定連貫的欺騙戰略,“旨在為未來可能在太平洋地區與中國作戰做準備”。去年夏天,五角大樓認為需要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最基層官兵也理解欺騙戰略的復雜性。新版《欺騙》條令正是在此背景下出臺的,它由五角大樓的心理戰專家、規劃團隊和商業咨詢公司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詳細制定而成。報道提到,美國海軍陸戰隊這次發布的《欺騙》條令核心在于解決幾個問題,即如何利用欺騙來對付敵人?美海軍陸戰隊希望對手看到什么?當對手面對欺騙時,他們會怎么想?美海軍陸戰隊希望他們因此做什么?
美軍情報官員、欺騙戰略的主要提出者杰弗里·希爾在接受“軍事”網站采訪時稱:“欺騙絕對在我們的工具箱里。”他表示,反恐戰爭結束后,美國海軍陸戰隊認識到,需要重組為大規模常規沖突做準備。“軍事欺騙當前之所以得到空前重視,是因為我們認識到,過去20年的運作模式已不足以應對未來的戰斗。”
希爾引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觀點來強調欺騙的重要性,宣稱如果沒有欺騙,就沒有作戰。報道還提到,從古希臘的特洛伊木馬傳說,到二戰中用充氣模型和虛假無線電通信來欺騙德軍的“幽靈軍”,歷史上的欺騙戰術對成功的軍事行動至關重要。即便到了現代,欺騙的基本原則也不過時。美軍提出的新欺騙理論列舉了限制無線電通信、提供虛假情報混淆信息,以及通過一系列虛假調動和“佯攻”等手段,誘導對手調整防御重心。希爾表示,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海灣戰爭中就成功利用這種做法。當時美海軍陸戰隊作為“佯攻”部隊,在伊拉克沿海來回調動,吸引伊拉克軍隊在海岸強化防御,準備抵御兩棲登陸作戰,而執行主攻任務的多國部隊則從西邊展開大規模地面進攻。
印度《商業標準報》16日提到,即便在當代軍事沖突中,欺騙戰略也非常有效。例如正在進行的俄烏沖突中,誘餌目標這樣的古老欺騙戰術仍然有用。“它的作用很簡單——使用假目標欺騙敵人,轉移對手的襲擊目標,從而保護寶貴的己方裝備和人員”。報道還發現,通過部署同等數量的真實裝備和誘餌,可以顯著降低敵人攻擊的有效性。如果當真實裝備與誘餌的比例上升到1比3時,對手彈藥的消耗量會驚人地增加70%,裝備的生存能力會提高50%以上。這些統計數據凸顯了誘餌的戰略價值,它們從單純的干擾對手攻擊升級為現代軍事理論的關鍵組成部分。但隨著現代偵察技術的提高,傳統誘餌在逐步失效,因此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正在研制更逼真、具備紅外特征的新一代誘餌裝備。
在《環球時報》記者獲得的美軍非機密版《欺騙》條令中,具體實施部分被隱去不可見。但從中可看出,參與相關欺騙行動的涉及心理戰部隊、民政團隊、網絡運營商、電磁作戰單位甚至太空軍。報道提到,美軍的新型欺騙行為包括干擾敵軍的雷達、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操控電磁環境,使其失去對戰場態勢的準確判斷;利用電子偽裝和欺騙手段,制造虛假的電磁信號,誤導敵軍的指揮和決策;或者模仿部隊的電子特征,創建虛擬網絡和“交互式傳輸”以模擬部隊活動。希爾表示,除了這些措施外,海軍陸戰隊仍建議使用傳統手法,包括偽裝部隊或假裝攻擊或撤退。“如果欺騙是由99%的真相和1%的謊言構成的,那就太棒了。”
隱秘信息戰成美軍重點
如今美軍使用的欺騙戰略遠遠超出了傳統范疇。尤其引起爭議的就是美軍在社會層面展開的隱秘信息戰。報道稱,如今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廣泛可用的信息激增,普通用戶只需指尖一觸,即可獲得視頻、音頻和數據,這改變了五角大樓對欺騙的看法。希爾表示,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在全球化社會中,大量信息的來源、傳播渠道會對受眾產生深刻影響。因此美軍的欺騙戰略需要適應高度動態的信息環境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美軍已經將信息作戰明確列入軍事行動的范疇中。2012年,五角大樓將信息作戰定義為“在軍事行動期間,與信息有關的能力同其他行動方式協同作用的綜合部署,在保護自身的同時,影響、破壞、改變或篡奪對手和潛在對手的決策。”美國陸軍2023年發布的首份信息條令明確提出,“影響信息活動”是美國陸軍的重要任務之一,包括誘導威脅方和其他外國受眾的思維并影響其行為。
非機密版《欺騙》條令詳細介紹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欺騙戰略實施的全鏈條要素,包括如何策劃、執行、傳播以及評估效果等相關理論,其中還列出了諸多注意事項。例如美軍信息作戰的核心能力除了軍事欺騙外,還包括軍事信息支持作戰(MISO)和民政事務(CA)等,前者的目的是“向外國受眾傳遞選定的信息和指向,以影響其情緒、動機、客觀推理,最終影響外國政府、組織、團體和個人的行為”;后者包括“由指定的軍事人員在作戰區域樹立良好的美國形象,最大限度地獲得對美軍的支持”。《欺騙》條令提到,這些信息作戰行動可以相互結合,例如通過真真假假的信息,炫耀即將抵達的美軍實力強大,打擊對手部隊和民眾的士氣,或者誘導對手投降。但該條令承認,它們之間也存在矛盾,例如MISO要求所傳播的信息“必須在廣泛的目標受眾中保持可信度”,而CA必須確保欺騙行動不會破壞美軍與平民的關系,因此實際操作中,美軍指揮官需要進行取舍。由此也可見美軍對于欺騙戰略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
“軍事”網站承認,如果“非法使用”欺騙戰略或針對非預期受眾,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傷害。“確定欺騙行動的合法性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為一些活動或技術是國內法或國際法所禁止的;另一些可能是合法的,但受到各種政策禁止。合法和非法欺騙之間的界限有時會模糊。”
報道舉例稱,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五角大樓在菲律賓進行了一場秘密的虛假信息活動,至少300個美軍操縱的社交媒體虛假賬號詆毀中國生產的疫苗,誘導菲律賓民眾對中國疫苗及中國供應的物資產生懷疑,以打壓中國在菲律賓的影響力。“當時菲律賓是該地區疫苗接種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此事曝光后,五角大樓發言人莉薩·勞倫斯沒有否認相關報道,僅表示“五角大樓利用各種平臺,包括社交媒體,來反擊針對美國及其盟友和伙伴的惡意影響攻擊”。美國《華盛頓郵報》2022年證實,美國中央司令部等美軍機構在社交媒體上設立了大量虛假賬號以傳播針對美國對手的不利信息,行動區域包括中東、北非、中亞和南亞等地。
此外,根據美國相關法律限制,美軍不能用欺騙戰略對待美國國內民眾,“不能用虛假信息誤導美國公眾、國會或媒體”。但該條令承認,在全球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如何確保美國國內的民眾不被美軍誤導海外的虛假信息“倒灌”,仍是無解的難題。
人工智能如何影響美軍“欺騙”戰略
除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外,美軍其他軍種近年也在推進欺騙戰略。美國“防務博客”網站稱,美國陸軍提出“多領域軍事欺騙”,“在一個傳感器日益廣泛、復雜和多樣的時代,只欺騙一種類型的傳感器,對于能迅速融合多種信息來源的對手來說作用不大”。如今無人機和高分辨率相機等平臺的普及,以及近乎實時的開源信息(如社交媒體和商業化的衛星照片)的廣泛發展,使得以往只有大國才有的先進偵察手段變得更便宜和可靠,美國在過去幾十年里享有的信息優勢將進一步削弱。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可能還會大大改善并加速對手從網絡上收集、分析相關情報的能力。報道稱,借助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收集和分析情報的新方式,會使傳統的偽裝和欺騙模式不再可行。例如:保持無線電靜默、最大限度地減少釋放電磁信號是防備對手通過電子偵察手段獲得己方部隊位置的傳統方法,但如今對手可能會借助部隊駐地的紅外衛星照片、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蛛絲馬跡獲得更詳細情報。例如2018年,一款熱門健身軟件的用戶定位熱圖,就清楚地暴露了使用該軟件的全球美軍士兵分布,包括隱秘的部署地點以及日常巡邏路線等。
不過五角大樓也在考慮利用人工智能反向欺騙對手。例如當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習,如果將經過精心設計的虛假信息巧妙地注入其中,可能會使對手的人工智能系統“誤判形勢”。另一方面,通過電子戰與網絡攻擊破壞對手的通信和指揮網絡,也可以讓對手對所獲得情報的準確性和實用性產生懷疑,“如果部分網絡斷續運行或運行不穩定,就不太可能得到信任”,對手也很難確認哪些系統被篡改以及被篡改到什么程度。
中國專家表示,美軍在軍事欺騙領域具備豐富經驗,并在信息化時代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輿論平臺的控制力,強化了在有形與無形戰場上的欺騙手段。但伴隨著美軍軍事優勢以及美國公信力的持續下降,美軍想靠欺騙給世界“帶節奏”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