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業如何走向冠軍之路
軍工資源網 2024年11月25日 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遴選開展以來,石化行業已產生單項冠軍企業219家,位列各行業第三。這是記者從11月19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第二屆石油化工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發展論壇暨單項冠軍企業經驗交流會上獲得的數據。會議指出,石化行業要加快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單項冠軍企業,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更上一層樓。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彬在致辭中指出,加快發展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對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推動全行業的綠色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我國由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起到積極的作用。
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張力表示,目前天津市已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23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069家。作為近代化學工業的發源地,天津具有產業、港口、交通、教育等發展優勢,已將綠色石化作為全市發展的重點產業,在各大石化企業和高校院所的努力和推動下,現已形成石化化工產業體系與產業集群。
近年來,在工信部“單項冠軍”培育和遴選活動中,石化行業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單項冠軍。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制造業單項冠軍辦公室副主任郭嘉海介紹,全國目前已產生1557家單項冠軍企業,石化行業有219家,占比14.1%,分布在24個省份,87個城市。其中,山東省以58家位居省份榜首,寧波市以14家位列城市第一。
目前,我國精細化工發展仍與國外存在巨大差距,我國石化企業未來如何發展,與會專家從不同方向提出了真知灼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副主任湯勝修指出,石化行業作為支柱產業,對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有很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其行業特殊性,對環境、安全等方面的標準也更高。因此,石化企業要重視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升質量安全環保水平和研發效率。
資深化工專家楊向宏認為,面對機遇和挑戰,企業創新推出新產品勢在必行,但是創新不能盲目,必須把握好方向和風口。目前化工行業正在向新能源、輕量化等方向發展,硅基新材料、尼龍彈性體等新興領域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強化質量管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專項辦副主任李旭波認為,制造業現面臨質量管理體系運營有效性不足等問題,需要對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進行分級,有利于幫助企業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專業總師、工信部工業品牌培育專家組組長周宏寧認為,在“內卷”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提高盈利能力,就要打造差異化產品,打造品牌,從而與客戶建立關聯。而打造品牌是需要豐富、完善的系統設計,石化品牌可以通過特定名稱或標識來增強產品的信任度和價值。
化工行業在轉型中催生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一批“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的化工企業蓬勃發展。華峰集團、興發集團等典型企業分享了各自創新發展的獨門秘籍。
單項冠軍企業代表華峰集團副總經理鄒宗鈞表示,成為單項冠軍并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秘訣就在于創新。華峰集團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吸收利用再創新的發展模式,不僅豐富了業務類型和產品線,還有助于提高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目前,華峰的產品銷往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分產品市場占有率業內領先。
中國工業大獎獲獎單位興發集團作為長江沿岸的化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興發集團總經理助理習本軍介紹說,為響應國家長江大保護政策,2016年以來,公司先后拆除了長江邊臨江建設的裝置,關閉了三峽庫區化工廠,累計投資近100億元進行環保建設,同時將長江沿線的生產裝置進行遷移改造升級,走出了一條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本次交流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主辦。會議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質量處處長丁士育主持。(韓一鳴)| 轉自:中化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