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新材料行業2025年度策略:材料賦能新質生產力
軍工資源網 2025年01月15日2025年金屬新材料兩大主線:
一是特朗普回歸與自主可控。2018年以來,美國對華實施技術封鎖,特別針對半導體與AI,預計特朗普重掌政壇將加劇措施。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成為半導體材料投資亮點。
二是材料驅動新興產業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AI算力提升與功率器件的高功率密度成為關鍵驅動力,電子與電力行業蓬勃發展;AI算力提升依賴于芯片制造與數據傳輸效率,新材料、新工藝助力突破物理局限,光模塊、第三代半導體(GaN,SiC)成亮點;新能源、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催生對輕量化、高功率材料需求,如高性能磁材、高Bs值軟磁材料,體現技術與材料協同演進趨勢。把握電子、電力和人形機器人行業應運而生的新材料成長機會。
核心細分方向聚焦:
半導體產業鏈方向,國產化進程加速。氮化鎵(GaN)、碳化硅(SiC)推動功率半導體高頻化;建議關注:中瓷電子、有研新材、貴研鉑業、東方鉭業、博威合金。
電子場景方向,AI算力革新。芯片電感與磁粉適應小型化、高功率需求;關注:鉑科新材、悅安新材、斯瑞新材、東睦股份(MIM)、博遷新材、國瓷材料、東方鉭業。
電力場景方向,新能源材料升級。金屬軟磁粉芯、光伏銅漿技術、非晶合金及軸向磁通電機,適配新能源與高效電機;關注:鉑科新材、博遷新材、云路股份、東睦股份(間接關聯小象電動)。
人形機器人方向,材料輕量化與磁材強化。高強輕質材料與高性能磁材提升機器人效能;關注:寶武鎂業、光威復材、吉林碳谷、中復神鷹、中研股份、金力永磁、寧波韻升、正海磁材。
2025年金屬新材料兩大主線概覽
主線一:特朗普回歸下的自主可控。自2018年起,美國持續對華施壓,尤其在半導體和AI等領域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意圖限制中國在全球關鍵供應鏈中的地位。特朗普復位,預計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與技術壁壘,強化“自主可控”的緊迫性。過往的貿易戰中,美國不僅對大量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還通過立法加強對敏感技術的出口控制。面對可能加劇的技術封鎖,加強半導體產業鏈的本土化建設,成為確保供應鏈安全與推動自主創新的關鍵路徑。建議關注半導體材料相關投資機會。
主線二:材料驅動新興產業發展。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轉型中,AI算力與功率器件高功率密度成為電子和電力行業的關鍵驅動力,金屬新材料公司正積極探索技術創新,以期打造第二成長曲線。AI算力的提升依賴于芯片制造與數據傳輸的優化,不僅涉及更精細的制程和更多晶體管集成,也包括材料、設備、架構與工藝的全面革新。高能效數據傳輸對于算力提升至關重要,多GPU協作與高速互連技術成為突破點,光模塊扮演核心角色。AI的普及推動消費電子產品向高端化發展,高端化激發需求量級躍升。
功率器件的高功率密度趨勢呼應新能源需求,主動與被動元件技術進步同步推進。氮化鎵(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導體嶄露頭角,減小體積的同時兼顧效率。被動元件方面,軟磁材料的優化顯著降低渦流損耗。為匹配高功率,電容與電感的存儲能力得到增強,高Bs值軟磁材料愈發關鍵。
人形機器人的興起預示著高強度、輕質材料的時代來臨,結合AI加速其產業化步伐,形成獨特生態。電機性能要求不斷提高,高性能磁材成為決定因素,助力人形機器人的高效與靈動。
核心細分方向聚焦-半導體產業鏈
第三代半導體方面,受益于新能源、光伏與軌交的迅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市場呈爆發式增長,預期2025年全球規模將達到25.6億美元。GaN與SiC主導高頻化趨勢,賦能射頻、功率與光電子領域。建議關注中瓷電子,精陶龍頭跨界第三代半導體,加速國產化進程。子公國聯萬眾SiC器件獲比亞迪認可,OBC用SICMOS批量供貨,主驅用SICMOSFET通過驗證。
高性能金屬靶材方面,中國靶材市場迎來國產替代黃金期,規模預估2023年達431億元,5年CAGR為12.1%。行業面臨技術、資金與人才壁壘,但政策扶持下,國內企業如有研新材、貴研鉑業、東方鉭業嶄露頭角,共同加速國產化進程。有研新材:深耕高純金屬靶材,德州基地產能釋放,主打銅靶材,涵蓋6-12英寸晶圓范圍,24H1公司12英寸高純鈷靶、鉭靶及鎢靶等產品獲客戶認可,整體產能達7.3萬塊/年,利潤看漲;貴研鉑業:作為貴金屬新材料領軍者,依托貴研所背景,涉足貴金屬新材料制造、循環利用及供給服務,旗下新設公司專攻稀貴金屬濺射靶材,目標加速貴金屬靶材自主可控;東方鉭業:鉭鈮金屬及合金制品先驅,鉭靶、鈮靶關鍵于半導體和平板顯示靶材,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半導體用鉭靶坯實現量產,品牌獲寧夏權威認可。
封裝材料方面,IGBT行業蓬勃發展,引領半導體引線框架與銅合金材料需求激增。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6-2023年,我國引線框架市場規模從81億元增至123.2億元,2021年后在新能源應用的拉動下增速明顯加快。建議關注博威合金,作為國內高端銅合金巨擘,集新材料與新能源雙核驅動,提供全方位合金產品線,覆蓋汽車電子、半導體芯片、5G通訊等領域。其新一代芯片封裝材料滿足多代封裝技術需求,2023年5萬噸特殊合金帶材項目投產,產能加速釋放,在建項目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核心細分方向聚焦-電子場景
芯片電感、磁性粉末方面,全球AI服務器帶動芯片電感市場急速擴張,預計2027年達31.3億元,24-27年CAGR46.8%。鉑科新材芯片電感已批量供應英偉達GPU-H100,鎖定AI服務器市場,伴隨河源基地產能升級,芯片電感與軟磁粉芯齊頭并進,MPS、英飛凌認證,AIPC、智能手機潛在空間待啟,定增4.54億投建芯片電感基地,深化二階增長。悅安新材羰基鐵粉新工藝革新顯卡市場,IPO募投6000噸羰基鐵粉項目達產后產能翻番,寧夏10萬噸新工藝項目開疆拓土,降本鐵粉替代傳統市場,預計明年投產,加速汽車電子與顯卡需求響應。
鎢銅合金基板方面,伴隨AI演進,400G、800G、1.6T光模塊需求激增,國內市場2025年或突破700億元,對低膨脹系數與高導熱材質需求攀升。斯瑞新材,專注于銅合金新材料,以鎢銅合金基板滿足光模塊散熱提升需求。3DP打印鎢坯結合真空滲銅工藝,散熱效能躍升15%-20%,瞄準400G以上高速光模塊市場。
MIM鉸鏈方面,全球折疊屏手機放量驅動MIM鉸鏈需求激增,預估2027年市場空間達257.8億元。東睦股份依托三大核心業務——軟磁粉芯、PS部件、MIM部件,緊跟折疊屏手機滲透率攀升,MIM鉸鏈業務全面發力,多條生產線備戰折疊屏浪潮,高速連接器外罩MIM件量產啟動,戰略聚焦MIM業務,助推未來數年業績強勁增長。
MLCC鎳粉&陶瓷粉方面,MLCC市場回暖,小型化與高容量并進,AI終端驅動消費電子新一輪繁榮。博遷新材,精細鎳粉領導者,PVD技術為核心,多元材料矩陣構建,銀包銅粉、軟磁合金拓展,平臺化優勢凸顯,消費與汽車雙驅。國瓷材料,高端陶瓷專家,六大板塊聯動。
鉭電容與鉭粉市場方面,鉭電容憑借其小體積、大容量、低漏電流和高可靠性,在高端電容器領域占據穩固地位,特別是在高速數據傳輸應用中表現卓越。英偉達BlackwellAI服務器采用聚合物鉭電容,預示著鉭電容需求可能進一步增長。東方鉭業作為國內鉭鈮一體化的行業龍頭,2023年在國內電容器級鉭粉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全球市場占有率10%以上;電容器用鉭絲全球市場占有率40%以上。
核心細分方向聚焦-電力場景
金屬軟磁粉芯方面,電感元件的心臟材料,以其高Bs值、高電阻率、低損耗特性,引領高功率密度發展趨勢,廣泛適應高頻率、高功率工作環境,覆蓋組串式逆變器、變頻空調、新能源車載充電、充電樁及服務器電源等多元化應用。鉑科新材與東睦股份,國內領軍者,2022年合計市占率達36%。
光伏銅代銀方面,光伏行業銅代銀進程加速,HJT電池引領銀包銅、電鍍銅技術滲透加深。博遷新材已開發多款導電性良好且含低銀含的HJT銀包銅粉新品,銀價大幅上漲背景下銀包銅粉產業化有望提速。東方日升銅漿測試成效顯著,HJT電池效率穩固,銀耗降至0.5mg/W。
非晶合金方面,埃安發布的夸克電驅采用納米晶-非晶材料,功率密度提升至12kw/kg,鐵芯損耗降低50%,有效提高電機效率至97.2%,最高效率達98.5%。云路股份作為非晶合金的重要供應商,正在積極研發非晶材料在電機領域的應用,截至24H1在研項目費用已投入超過80%。
軸向磁通電機方面,體積小巧、重量輕盈、高扭矩及功率密度、高能效的表現,引領電動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技術革新。東睦股份戰略入股小象電動,利用P&S+SMC技術平臺,采用粉末冶金工藝制造軟磁組件,支持小象電動軸向磁通電機發展。完成1000平米生產基地布局與裝配線構建,著眼機器人關節電機技術研發。
核心細分方向聚焦-人形機器人
AI驅動人形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2023年底特斯拉OptimusGen2展現驚人進化,手部自由度翻番,智能化與靈活性顯著提升。大模型迭代加速,微軟、谷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推進人形機器人智能升級,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預計人形機器人將成為繼電腦、手機、電動車后的新一代顛覆力量,重塑生產生活模式。根據高工機器人《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預測,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約為10.2億美元,到2030年將達到151.4億美元,24-30年GAGR將達57%,而我國人形機器人24-30年CAGR將達6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輕量化材料方面,鎂合金、鈦合金、碳纖維等新興材質日益受青睞。"以塑代鋼"趨勢下,PEEK材料因耐熱、耐磨、防腐蝕、自潤滑特質,成為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醫療設備等高精尖領域的優選。聚焦于這一潮流,寶武鎂業、光威復材、吉林碳谷、中復神鷹、中研股份等企業值得關注。
高性能稀土永磁及磁組件方面,稀土永磁體如釹鐵硼因其優越性能成為人形機器人電機的理想選擇。隨著機器人自由度的提升,如特斯拉Optimus的22個自由度,對磁材用量也將增加,從而拓展高性能磁材的市場空間。金力永磁作為高性能釹鐵硼磁材的快速成長公司,積極投入機器人用磁組件的研發,并與知名客戶合作,有望打開遠期成長天花板。寧波韻升作為老牌稀土永磁龍頭,已批量供應國內人形機器人,與眾多主流電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正海磁材則深耕稀土永磁領域,汽車領域應用廣泛,同時也在機器人應用領域有所布局,未來或將成為業績增長點。
結尾:
綜上所述,2025年金屬新材料行業將面臨重大的機遇與挑戰。在特朗普回歸及技術封鎖的背景下,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主線。同時,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材料驅動的創新將為電子、電力和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展望未來,金屬新材料行業將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加速實現自主創新,助力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